來 來吧
敬貪婪的靈魂一杯
張開雙唇舔蝕著爬滿愛慾的杯緣

那些情比金堅 天長地久 百年好合 白頭偕老
在誠實的唾液面前 通通變得脆弱而矯情
只有赤裸的坦蕩對話才是真實之音
聆聽著對方的心跳 盡情忘我的咬下那顆禁忌果實吧
讓一切的束縛都拋到九霄雲外

讓我們丟掉虛偽的道德面具 再次舉杯 並高聲唱著
無名指上流瀉的 羈絆的輓歌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 來吧
敬貪婪的靈魂一杯
張開雙唇舔蝕著爬滿愛慾的杯緣

那些情比金堅 天長地久 百年好合 白頭偕老
在誠實的唾液面前 通通變得脆弱而矯情
只有赤裸的坦蕩對話才是真實之音
聆聽著對方的心跳 盡情忘我的咬下那顆禁忌果實吧
讓一切的束縛都拋到九霄雲外

讓我們丟掉虛偽的道德面具 再次舉杯 並高聲唱著
無名指上流瀉的 羈絆的輓歌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是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李桓戴著日久破舊的斗笠,沿著涼風透心的林蔭小徑緩步而行。汗流浹背的他背著一簍竹籃,裡頭放了一雙沾滿乾硬泥塊的塑膠手套、一盒皂基、一袋大水壺與一把略微生鏽的鐮刀。腳下的綠草被經過的腳步踩的僁簌作響,林間的樹葉婆娑翩舞,不時頑皮地阻擋著陽光的穿透。

  今天是父親的週年忌日,李桓沒有漫沒在親戚掃墓的身影之中,他選擇了苦行僧般的修行,從山腳下徒行到父親生前最喜愛的那片無患樹園,去做他認為應該替父親做點什麼事的舉動,哪怕會就此受到親戚間的嘲言諷語也在所不惜。

  在路途中的一塊大石稍作休息後,李桓又繼續踏上了迢迢漫路。午後的山間逐漸被冒升上來的濕溽蒸氣瀰漫其中,讓李桓眼前的一片景色皆披上了一片迷濛。他想起了父親生前總是待在無患樹園旁的那間小木屋內,用佈滿風霜的雙手搓揉著剛摘下來的無患子果實。「在將無患子熬煮成汁之前,這是必要的步驟,這是為了要感謝它們即將化成幫助人類的物品,而用我的雙手滿懷恭敬祝福它們也有投胎轉世機會的重要儀式。」每當父親如是說時,李桓總是對這說法一笑置之,那太荒謬了,他當時是這樣想的;然而,在父親離開人世的那一天,李桓驀地也感受到了父親的那份感覺,儘管只是一剎那的想法,況且就像夏日的摻水檸檬冰棒一般淡然無味。

  走到小木屋前已是滿身大汗,薄霧飄渺在樹林間,抬頭望去仍可視見烈日當頭的輪廓。李桓用手背抹去額頭上的汗珠,卸下竹籃,戴起手套,拿上鐮刀走向許久未有人跡的樹園內。荒煙漫草淹沒了整片樹園,雜草茂盛的與膝齊高,李桓只好先將地上的雜草稍微整理一番,才有辦法在地上架梯,將無患子果實給摘下。

  忙了一陣子後,李桓滿意的望向稍有雛形的園子,把放置在小木屋旁的木梯搬了出來,拉開時木梯吱呀的聲響讓他略感不安,直到爬上去後他才將那份不安給拋到九霄雲外,雙手俐落的將無患子果實接連的迅速取下。這份工作是他以前就做習慣的,為了幫忙父親做無患子手工皂而時常動手。

  過沒多久,竹籃內已被粒粒飽滿的無患子果實給填滿,樹園內的霧氣也悄然無息地飄散開來。李桓慶幸著好在不是在炙熱的光環下工作,背起竹籃走進小木屋內。屋內因久無人至而灰塵滿佈,李桓又只好先將屋內從頭到尾的簡單打掃過一遍,才開始繼續接下來的工作。在此之前李桓先嘗試將雙手放在無患子堆中,捧起一把慢慢的搓揉著,試著了解父親在做這個動作時內心的想法;然而過了良久,他仍體會不到父親所謂的滿懷感激的那份心意,他只好放棄,開始了製作無患子手工皂的工作。

  首先,他掏出插在腰際的小刀,將竹籃內的無患子果實迅速的一一剖開,把果籽取出後,留下的果殼集中成堆在鐵鍋內。處理好果殼後,他將大水壺內的澈水倒一點在鍋內,接著馬上走出屋外,俯拾遍佈在草地上的薪柴,累積成堆後點了把火,架起屋內留有的鐵架,把鐵鍋放在上頭開始熬煮。約莫十多分鐘後,逐漸濃稠的無患子濃縮液開始在鐵鍋內沸騰,滾冒著白色泡沫,如火山下的炙燙岩漿般要把鍋子準備不留餘情地吞噬掉似的。李桓一邊攪拌,一邊打開裝有皂基的盒子,等到鍋內的無患子濃縮液剩下不到三分之一時,他便進屋內再準備了一個鐵鍋,並到隔壁的水塘盛了一鍋水,將那鍋水給煮了沸。第二鍋水沸騰後,他將熱水一股腦地倒進水桶內,把皂基丟進空空如也的鐵鍋內,鐵鍋放在水內,用水的熱度讓皂基溶化。等到皂基溶化的像一團鼻涕,再把無患子濃縮液趁熱倒進去,李桓再用富有節奏感的步調持續攪拌著,直到鍋內的無患子皂液黏稠的像即將凝固的太妃糖時,李桓動作迅速的將膠體倒進裝著皂基的盒子內入模成型,這時整個無患子手工皂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李桓心滿意足的看著盒子內逐漸凝固的深褐色膠體,收拾一下工作後的殘局,走到門前,眺望薄霧散去後陽光灑落萬物下的青山美景。他拿起掃把和畚箕,掃了一下門前的空地,拍拍屁股坐下來,拿出口袋裡的Lucky Strike,點了一根後躺了下去,靜靜的望著湛藍天色,並回憶著父親曾經和他說過的話語。

  「兒子啊,你知道你名字中的桓,就是無患子的古稱喔!可見得我有多喜歡無患子了吧──」

  「以前在印度有一位國王,他的國家因為賊寇紛起、疫病叢生,使得百姓顛沛流離、生活困苦,適逢國王聽聞佛陀遊經他的國度,國王便遣使去詢問佛陀,該用什麼方法才能讓這些百姓在來世能脫離苦難。」

  「佛陀跟使者說:『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註一),以常自隨。』這木槵子呢,就是無患子喔──我在猜想古時當印度人發覺無患子具有洗滌、去汙、解毒的功用時,就便將它視作能夠潔淨並超脫身心靈汙穢和不淨的象徵了吧。這句話據說也就是念珠的由來哦。此外啊,無患子在中國有一種別稱,叫做『鬼見愁』,相傳用無患樹木做成的木棍,有驅邪辟妖的功效喔。無論是念珠或是木棍,無患子都是代表著具有『淨化』的能力,這也是我為何如此喜歡無患子的原因啊──如果能就這樣將自己身上的污穢給通通除去了那該有多好呢?」

  「無憂無患,不垢不淨。我希望生不帶來,死也不帶去。唯一讓我掛念放不下心的,就是山上這座無患樹園了……希望在我走之後,你能偶爾來這裡修修枝枒,整理雜草,睹物思人一番。這樣我就能夠真正的了無牽掛的離開了──」他父親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手中握著無患樹做成的木棍朝向天空胡亂揮舞,又回過頭來戳了李桓的臉頰,接著哈哈大笑。想到這裡,李桓不自覺的笑了出聲,卻因不小心吸入了大口濃菸,而半臥撐地不住咳嗽著。

  李桓想起父親去世時,他臨終前的遺願,一是將這片不大也不小的無患樹園過繼給李桓,並把園子內所有的物品和樹株分別列出了清冊一併交託。二是他父親希望當變成了僵硬冰冷的遺體被安置在不算精緻的櫸木棺材時,身旁擺放的不要是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摺成的九品蓮花座,而是他生前最喜愛的無患子果實。李桓照做了,他在父親的遺體旁放了一百○八顆無患子,按照父親生前冀望的排列組合好好擺放,李桓排好時還花了許多時間重複來回數過,就怕多了或是少了一顆,那父親的遺願將會不再完整,在天上看著一切的他也會走的不順遂。

  當李桓的親戚們浩浩蕩蕩的成群前往他父親的靈堂象徵性的上炷香時,看到棺材內居然擺滿了無患子果實,有人氣急敗壞的揪著李桓的衣領質問大罵,有人緊皺眉頭不發一語,更多的是對李桓的指指點點與不諒解,因為他背離了身為獨子應該遵守的倫理孝道,拋棄了社會加諸給世人的道德觀感。對於親戚們的動作,李桓早有心理準備,剛開始他還會耐心無比的向那些親戚們一一解釋,「這是父親生前的遺願,希望你們大家能夠尊重他,讓他走的安心。」說完並指向冷藏間中圍繞在無患子中,父親那安詳平和的神情;後來李桓發現不管如何耗費心力解釋,都實在難杜眾人悠悠之口,他乾脆直接把棺材蓋闔上,讓棺材內浸滿父親最愛的無患子氣味,與隔絕掉這世間令人煩躁無比的呢喃耳語。

  想到這裡,李桓的眼角倏忽落下了幾滴眼淚。他知道不管做出再多無患子手工皂,不論如何搓揉著手中的無患子,父親那忙碌於這片樹園的背影,那洪亮如鐘的爽朗笑聲,都已然無法喚回。李桓只奢望著一點,他內心不斷的祈求著,希望那隨著落日餘暉而紛紛舞落的無患子,能夠洗滌掉在天上的父親殘留在身上的人間喧囂和髒汙,讓父親脫離那苦集滅道的輪迴世界後,還能留下一片屬於發自內心真正的平靜樂土。



  註一:《釋氏要覽》中提到,「小乘見修合論,煩惱共有一百八數。且明見惑、三界、四諦下煩惱共有八十八。謂苦下具一切,即十使:貪、瞋、癡、慢、疑、身、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也。集滅離三見,謂集滅二諦下,各除身、邊、邪三見也。道除於二見,謂道諦除身、邊二見也。上界不行恚,謂上界四諦下各除瞋一,已上三界四諦,共有八十八也。修道所斷惑,欲界有四,謂貪、瞋、癡、慢,上二界各除瞋,共有六,已上成十,計九十八也。更口十纏,謂無漸、無愧、昏沈、惡作、惱、嫉、掉舉、睡眠、忿、 覆,合前都有一百八也。」這也是為什麼佛陀會說出需要一百零八顆無患子來「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的緣由。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是一個艷陽高照的日子,李桓戴著日久破舊的斗笠,沿著涼風透心的林蔭小徑緩步而行。汗流浹背的他背著一簍竹籃,裡頭放了一雙沾滿乾硬泥塊的塑膠手套、一盒皂基、一袋大水壺與一把略微生鏽的鐮刀。腳下的綠草被經過的腳步踩的僁簌作響,林間的樹葉婆娑翩舞,不時頑皮地阻擋著陽光的穿透。

  今天是父親的週年忌日,李桓沒有漫沒在親戚掃墓的身影之中,他選擇了苦行僧般的修行,從山腳下徒行到父親生前最喜愛的那片無患樹園,去做他認為應該替父親做點什麼事的舉動,哪怕會就此受到親戚間的嘲言諷語也在所不惜。

  在路途中的一塊大石稍作休息後,李桓又繼續踏上了迢迢漫路。午後的山間逐漸被冒升上來的濕溽蒸氣瀰漫其中,讓李桓眼前的一片景色皆披上了一片迷濛。他想起了父親生前總是待在無患樹園旁的那間小木屋內,用佈滿風霜的雙手搓揉著剛摘下來的無患子果實。「在將無患子熬煮成汁之前,這是必要的步驟,這是為了要感謝它們即將化成幫助人類的物品,而用我的雙手滿懷恭敬祝福它們也有投胎轉世機會的重要儀式。」每當父親如是說時,李桓總是對這說法一笑置之,那太荒謬了,他當時是這樣想的;然而,在父親離開人世的那一天,李桓驀地也感受到了父親的那份感覺,儘管只是一剎那的想法,況且就像夏日的摻水檸檬冰棒一般淡然無味。

  走到小木屋前已是滿身大汗,薄霧飄渺在樹林間,抬頭望去仍可視見烈日當頭的輪廓。李桓用手背抹去額頭上的汗珠,卸下竹籃,戴起手套,拿上鐮刀走向許久未有人跡的樹園內。荒煙漫草淹沒了整片樹園,雜草茂盛的與膝齊高,李桓只好先將地上的雜草稍微整理一番,才有辦法在地上架梯,將無患子果實給摘下。

  忙了一陣子後,李桓滿意的望向稍有雛形的園子,把放置在小木屋旁的木梯搬了出來,拉開時木梯吱呀的聲響讓他略感不安,直到爬上去後他才將那份不安給拋到九霄雲外,雙手俐落的將無患子果實接連的迅速取下。這份工作是他以前就做習慣的,為了幫忙父親做無患子手工皂而時常動手。

  過沒多久,竹籃內已被粒粒飽滿的無患子果實給填滿,樹園內的霧氣也悄然無息地飄散開來。李桓慶幸著好在不是在炙熱的光環下工作,背起竹籃走進小木屋內。屋內因久無人至而灰塵滿佈,李桓又只好先將屋內從頭到尾的簡單打掃過一遍,才開始繼續接下來的工作。在此之前李桓先嘗試將雙手放在無患子堆中,捧起一把慢慢的搓揉著,試著了解父親在做這個動作時內心的想法;然而過了良久,他仍體會不到父親所謂的滿懷感激的那份心意,他只好放棄,開始了製作無患子手工皂的工作。

  首先,他掏出插在腰際的小刀,將竹籃內的無患子果實迅速的一一剖開,把果籽取出後,留下的果殼集中成堆在鐵鍋內。處理好果殼後,他將大水壺內的澈水倒一點在鍋內,接著馬上走出屋外,俯拾遍佈在草地上的薪柴,累積成堆後點了把火,架起屋內留有的鐵架,把鐵鍋放在上頭開始熬煮。約莫十多分鐘後,逐漸濃稠的無患子濃縮液開始在鐵鍋內沸騰,滾冒著白色泡沫,如火山下的炙燙岩漿般要把鍋子準備不留餘情地吞噬掉似的。李桓一邊攪拌,一邊打開裝有皂基的盒子,等到鍋內的無患子濃縮液剩下不到三分之一時,他便進屋內再準備了一個鐵鍋,並到隔壁的水塘盛了一鍋水,將那鍋水給煮了沸。第二鍋水沸騰後,他將熱水一股腦地倒進水桶內,把皂基丟進空空如也的鐵鍋內,鐵鍋放在水內,用水的熱度讓皂基溶化。等到皂基溶化的像一團鼻涕,再把無患子濃縮液趁熱倒進去,李桓再用富有節奏感的步調持續攪拌著,直到鍋內的無患子皂液黏稠的像即將凝固的太妃糖時,李桓動作迅速的將膠體倒進裝著皂基的盒子內入模成型,這時整個無患子手工皂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

  李桓心滿意足的看著盒子內逐漸凝固的深褐色膠體,收拾一下工作後的殘局,走到門前,眺望薄霧散去後陽光灑落萬物下的青山美景。他拿起掃把和畚箕,掃了一下門前的空地,拍拍屁股坐下來,拿出口袋裡的Lucky Strike,點了一根後躺了下去,靜靜的望著湛藍天色,並回憶著父親曾經和他說過的話語。

  「兒子啊,你知道你名字中的桓,就是無患子的古稱喔!可見得我有多喜歡無患子了吧──」

  「以前在印度有一位國王,他的國家因為賊寇紛起、疫病叢生,使得百姓顛沛流離、生活困苦,適逢國王聽聞佛陀遊經他的國度,國王便遣使去詢問佛陀,該用什麼方法才能讓這些百姓在來世能脫離苦難。」

  「佛陀跟使者說:『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註一),以常自隨。』這木槵子呢,就是無患子喔──我在猜想古時當印度人發覺無患子具有洗滌、去汙、解毒的功用時,就便將它視作能夠潔淨並超脫身心靈汙穢和不淨的象徵了吧。這句話據說也就是念珠的由來哦。此外啊,無患子在中國有一種別稱,叫做『鬼見愁』,相傳用無患樹木做成的木棍,有驅邪辟妖的功效喔。無論是念珠或是木棍,無患子都是代表著具有『淨化』的能力,這也是我為何如此喜歡無患子的原因啊──如果能就這樣將自己身上的污穢給通通除去了那該有多好呢?」

  「無憂無患,不垢不淨。我希望生不帶來,死也不帶去。唯一讓我掛念放不下心的,就是山上這座無患樹園了……希望在我走之後,你能偶爾來這裡修修枝枒,整理雜草,睹物思人一番。這樣我就能夠真正的了無牽掛的離開了──」他父親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手中握著無患樹做成的木棍朝向天空胡亂揮舞,又回過頭來戳了李桓的臉頰,接著哈哈大笑。想到這裡,李桓不自覺的笑了出聲,卻因不小心吸入了大口濃菸,而半臥撐地不住咳嗽著。

  李桓想起父親去世時,他臨終前的遺願,一是將這片不大也不小的無患樹園過繼給李桓,並把園子內所有的物品和樹株分別列出了清冊一併交託。二是他父親希望當變成了僵硬冰冷的遺體被安置在不算精緻的櫸木棺材時,身旁擺放的不要是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摺成的九品蓮花座,而是他生前最喜愛的無患子果實。李桓照做了,他在父親的遺體旁放了一百○八顆無患子,按照父親生前冀望的排列組合好好擺放,李桓排好時還花了許多時間重複來回數過,就怕多了或是少了一顆,那父親的遺願將會不再完整,在天上看著一切的他也會走的不順遂。

  當李桓的親戚們浩浩蕩蕩的成群前往他父親的靈堂象徵性的上炷香時,看到棺材內居然擺滿了無患子果實,有人氣急敗壞的揪著李桓的衣領質問大罵,有人緊皺眉頭不發一語,更多的是對李桓的指指點點與不諒解,因為他背離了身為獨子應該遵守的倫理孝道,拋棄了社會加諸給世人的道德觀感。對於親戚們的動作,李桓早有心理準備,剛開始他還會耐心無比的向那些親戚們一一解釋,「這是父親生前的遺願,希望你們大家能夠尊重他,讓他走的安心。」說完並指向冷藏間中圍繞在無患子中,父親那安詳平和的神情;後來李桓發現不管如何耗費心力解釋,都實在難杜眾人悠悠之口,他乾脆直接把棺材蓋闔上,讓棺材內浸滿父親最愛的無患子氣味,與隔絕掉這世間令人煩躁無比的呢喃耳語。

  想到這裡,李桓的眼角倏忽落下了幾滴眼淚。他知道不管做出再多無患子手工皂,不論如何搓揉著手中的無患子,父親那忙碌於這片樹園的背影,那洪亮如鐘的爽朗笑聲,都已然無法喚回。李桓只奢望著一點,他內心不斷的祈求著,希望那隨著落日餘暉而紛紛舞落的無患子,能夠洗滌掉在天上的父親殘留在身上的人間喧囂和髒汙,讓父親脫離那苦集滅道的輪迴世界後,還能留下一片屬於發自內心真正的平靜樂土。



  註一:《釋氏要覽》中提到,「小乘見修合論,煩惱共有一百八數。且明見惑、三界、四諦下煩惱共有八十八。謂苦下具一切,即十使:貪、瞋、癡、慢、疑、身、邊見、邪見、見取、戒禁取也。集滅離三見,謂集滅二諦下,各除身、邊、邪三見也。道除於二見,謂道諦除身、邊二見也。上界不行恚,謂上界四諦下各除瞋一,已上三界四諦,共有八十八也。修道所斷惑,欲界有四,謂貪、瞋、癡、慢,上二界各除瞋,共有六,已上成十,計九十八也。更口十纏,謂無漸、無愧、昏沈、惡作、惱、嫉、掉舉、睡眠、忿、 覆,合前都有一百八也。」這也是為什麼佛陀會說出需要一百零八顆無患子來「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的緣由。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前言:

  從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西元371-409年)建立北魏政權以降,北方的柔然諸部一直是北魏政權的心腹大患。為了防範柔然勢力的入侵,北魏政權發展出了一套獨立於州、郡、縣三級行政體制的軍事地方單位。鎮與州地位相等,故史臣與詔書常州鎮並舉(註一)在北魏初期軍鎮的設置對於首都平城的防衛起了一定程度的功用;但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北方軍鎮的影響力隨著漢化政策的推行而逐漸降低,漸不受到北魏政府重視,最後竟釀成導致北魏從此衰落的六鎮之亂。本文希望以概括性的角度探討軍鎮的源起、發展及為何造成北魏急速衰敗的一些關鍵性因素。

註一: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頁774

二、軍鎮制度實行的前因:

  北魏道武帝天興五年(西元402年),在北魏政權以北活動的社崘將柔然諸部統合成一個具有編成軍隊的政權,並自稱為丘豆伐可汗。自此後柔然就一直是北魏政權在統一北方過程中的最大阻力。道武帝時期對後秦大舉用兵時,柔然即趁虛而入,對北魏邊疆展開侵略,道武帝迫不得已只好放棄戰果而班師回朝(註二)道武帝雖屢次征討柔然,仍無法有效阻止柔然的進犯,只能被動的採取築長城等的防衛性措施(註三)

  明元帝永興元年(西元409年),柔然趁道武帝去世和北魏內亂之時再度大舉入侵,隔年正月長孫嵩率軍北伐,反被柔然部隊追擊並圍於牛川(註四),直至明元帝親率大軍接應方才解圍。太武帝即位初期,柔然又趁明元帝新死國喪之際,率軍進入雲中,攻陷盛樂宮。在北魏初期,北魏對於柔然的侵略主要是採取被動防禦。崔浩曾對太武帝云:

  且蠕蠕往數入國,民吏震驚。今夏不乘虛掩進,破滅其國,至秋復來,不得安臥。自太宗之世,迄於今日,無歲不警,豈不汲汲乎哉!

  由此句話可見,柔然對北魏政權建立初期所帶來的巨大威脅。然而在太武帝擊退柔然來犯之後,北魏對柔然的戰事就轉而採取了主動進擊的模式(註五)始光二年(西元425年)、神麚二年(西元429年)、後太平真君四年(西元443年)、十年(西元449年)四次北伐柔然。神麚二年的北伐由於柔然缺乏警戒而大勝,並迫使柔然派遣使節向北魏朝貢及商談和親(註六)此後十年北魏就在此一穩定的背景下展開了統一北方的征伐,征赫連夏、北燕、西秦、北涼等國,進而壯大了自身實力。後太平真君十年的北伐對柔然的打擊最大,不僅「盡收其人戶畜產百餘萬」,柔然更「遂單弱,遠竄,邊疆息緊矣(註七)北魏在舒緩了北方的軍事壓力之後,才能夠於次年南下對劉宋進行攻擊。

  不過,北魏對於柔然的一連串征伐並非全然得利。北伐的主要作戰地域在戈壁沙漠,在後勤補給──尤其是飲水和糧草方面困難重重。即使戰事獲得勝利,所付出的代價也十分慘烈,例如明元帝神瑞元年(西元414年):

  大檀率眾南徙犯塞,太宗親討之,大檀懼而遁走。遣山陽侯奚斤等追之,遇寒雪,士眾凍死墮指者十二三(註八)

  又如太延四年(西元438年):

  四年,車駕幸五原,遂征之。……西登白阜,刻石記行,不見蠕蠕而還。時漠北大旱,無水草,軍馬多死(註九)

  再者,漠北地區地域廣闊、人口稀疏,柔然有足夠的空間能夠和北魏的北伐主力進行戰線拉長的遊擊戰。源賀的上表充分說明柔然部隊在機動性上的難纏:

  蠕蠕不羈,自古而爾。遊魂鳥集,水草為家,中國患者,皆斯類耳。歷代驅逐,莫之能制。雖北拓榆中,遠臨瀚海,而智臣勇將,力算俱竭。胡人頗遁,中國以疲(註十)

  對於北魏的連串征伐,柔然也非一昧防禦,時而採取經常性的襲擊北魏軍隊的糧道,並轉向北魏勢力鞭長莫及的西域力圖發展。柔然自建國後就十分重視對西域的經營,沿著匈奴控制的草原絲路向西發展,逼迫原居於漠北的高車部落向西遷徙(註十一)有了壟斷商道中繼貿易的雄厚資本,柔然就能和北魏長期周旋,並進一步避免北魏連絡西域諸國夾擊。

  因此,在諸多考量之下,北魏最後還是選擇對塞北採取守勢,對中原和南方採取攻勢,並沒有一口氣的持續對柔然猛攻。北魏政權自道武帝時期開始,先後三次大規模修築北方長城,長城的修築代表北魏已將戰略目標的重心從塞北轉往南方。但光靠長城單獨支撐塞北的防禦體系是不足的,於是便有軍鎮制度的產生,和長城防衛工程相輔相成,透過設立軍鎮,而使長城內的各項防禦設施有了具體明確的管轄職能和範圍。

註二: 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頁13
註三: 林恩辰,<勳臣八姓與北魏政局研究>,頁76
註四:《魏書》卷三<太宗紀>:「夏五月,長孫嵩等自大漠還,蠕蠕追圍之于牛川。」
註五:《魏書》卷一百三<蠕蠕>:「二年,世祖大舉征之,東西五道並進……絕漠討之,大檀部落驚駭北走。」
註六: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頁14
註七:《魏書》卷一百三<蠕蠕>
註八:同上出處
註九:同上出處
註十:《魏書》卷四十一<源賀>
註十一: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頁1

三、軍鎮制度的誕生和六鎮組成:

  關於軍鎮制度的誕生,即六鎮設置的時間,一說自道武帝皇始年至太武帝延和年間(註十二)一說是太武帝延和年間設置。較沒有爭議的是六鎮之名始見於文成帝太安五年(西元459年(註十三)在明元帝下令修築長城後十年,北魏先後自西而東設立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鎮,孝文帝末年再增設禦夷鎮。

  軍鎮的設置有以下幾種原因:(一)為了加強對新佔領區的軍事控管。例如資治通鑑提到:「統萬,即赫連故都,魏以為鎮,置鎮將。」(註十四)二)安置並集中管理歸附投降的少數民族。例如太武帝將降附的高車數十萬戶安置於漠南,或是「魏世祖破蠕蠕,列置降人於漠南(註十五)等。(三)為應付屢次南侵的柔然軍隊,而設置軍鎮加強邊防,上以表述過故不再多提。

  軍鎮的設置沿長城線林立,形成了一道保衛首都平城的屏障。除了防範柔然南下入侵以外,軍鎮的設置也同時強化了平城地區附近的農業生產規模。北魏立國之初,為了解決湧入首都平城的大量移民的糧食問題,遂在塞外大興屯田:

  太祖定中原,接喪亂之弊,兵革並起,民廢農業。方事雖殷,然經略之先,以食為本,使東平公儀墾辟河北,自五原至於棝陽塞外為屯田(註十六)

  不過,軍鎮的設置或多或少也反映出北魏初期「部落兵制」的特質。北魏初年,軍鎮體制是北魏地方政權的主要結構形式。在中原的各個重要的戰略地區也都設置軍鎮,派遣將官鎮守,並駐有重兵。無論是軍事組織亦或兵將來源,軍鎮單位一定程度的保留了拓拔鮮卑的舊習,以及半遊牧半農耕的生活方式(註十七)

  六鎮鎮民的主要來源有鮮卑貴族、漢人宗族、發配邊疆的罪犯、高車和柔然等其他部落降民。漢人宗族遷入軍鎮者,多半是被北魏政權強制迫令遷徙,並非出於自願;而鮮卑貴族遷入軍鎮者,則多出於自願。軍鎮鎮民不同於國內其他編戶齊民,而是另立軍籍管理之。孝明帝正光五年(西元524年)曾下詔曰:「諸州鎮軍貫,元非卯配者,悉免為民,鎮改為州,依舊立稱。」(註十八)可見鎮民原是列入軍籍。後來改鎮為州,才免為民,編入民籍。

  就六鎮豪強而言,由於其原來統轄的人被編入軍籍,因此同樣具有鎮民的身份。但六鎮豪強與普通鎮民卻有很大不同,其中有一部分能夠擔任軍鎮官職,具有官僚身份,又大多擁有部落組織和武裝,並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六鎮豪強的來源主要有三:

  (一) 祖父輩曾任官北方軍鎮而定居六鎮。其祖父輩擔任的不是軍鎮鎮將,就是司馬、戍主、軍主等軍鎮內的中高級官職。史籍往往用「良家子」來記載其父祖定居六鎮時的出身。「良家子」的出身,使其家族成員在身份地位上高於普通鎮民。

  (二)祖父輩被北魏政權表彰「盛簡親賢」,即通過選拔戍守六鎮的途徑而定居六鎮。主要是選拔北魏政權中鮮卑統治集團中的「高門子弟」出守六鎮。

  (三)祖父輩被北魏征服而徙居六鎮。北魏設置六鎮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要用軍鎮管理被征服的數十萬戶高車人。由於高車人遊牧的生活方式,加之六鎮遼闊的地理環境,如果就地解散其部落,單依靠人口處於絕對少數的軍鎮官吏,根本無法管理。因此,北魏不得不保持其部落組織,通過部落酋長對各部的部落成員進行沿襲控管。傳統鮮卑舊制在此發揮了控制高車人的功用。

  北魏建國初期,由於柔然、吐谷渾等北方部族的邊防威脅,塞北距離首都平城極近,北方軍鎮遂有防衛京師的重要性,北魏朝廷對軍鎮鎮民入仕從軍的待遇十分優渥,並給予免除賦役的優惠。此時六鎮鮮卑人的地位相對崇高,鮮卑貴族們也樂於擔任軍鎮官職。

註十二:梁偉基,<北魏軍鎮制度探析>,頁54
註十三: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頁17
註十四: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頁1
註十五:梁偉基,<北魏軍鎮制度探析>,頁55
註十六:《魏書》卷一百一十<食貨>
註十七:姚波,<六鎮問題與北魏的滅亡>,頁149
註十八:《魏書》卷九<肅宗紀>

四、裂痕日生:

  六鎮地區與草原部族的游移範圍相互銜接,一直戰爭不斷,尚武成為普遍風氣,其基本表現是勇敢、善於騎射和偵查(註十九)這股風氣一直持續到東魏、北齊時期。與其背道而馳的是遷入中原的鮮卑人,在相繼定居農耕以後,使原有的遊牧民族文化發生變化,漢文化逐漸滲入其中。使得軍鎮內的鮮卑貴族和中原的鮮卑貴族產生了社會、文化地位上的差距。尤其在北魏朝廷鐵腕實施漢化政策以後,初期引以為傲的中央軍戰力變得不若以往,使得邊塞的軍鎮鎮民對於北魏政權的能力逐漸失去信心和向心力:

  及阿那瑰背恩,縱掠竊奔,命師追之,十五萬眾度沙漠,不日而還。邊人見此援師,便自意輕中國(註二十)

  孝文帝在中原進行的漢化政策對邊塞軍鎮沒有太大影響,六鎮等代北地區仍逐漸鮮卑化。例如北齊高祖高歡(賀六渾),本為漢人後代,其祖父高謐是被貶到懷朔鎮的官員。由於世代作為北鎮軍人生活在懷朔鎮,高歡完全成了一個鮮卑化的漢人。所有六鎮鎮人集團,包括漢人、高車人在內,日染其俗也逐漸鮮卑化。而內遷洛陽漢化的鮮卑貴族集團則逐漸與中原門閥士族融和,成為封建體制下的士大夫。中央以門閥制度作為選官用人的標準,使得鎮兵喪失了進入仕途升遷的機會,無法再進入權力核心之中。

  對六鎮豪強而言,通過任官和選拔途徑定居六鎮,其政治地位和經濟權益完全反映於北魏對待六鎮的政策。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戰略重心南移,六鎮在北魏戰略體系中的地位隨之急速下降。反映在鎮將的選任上則是「自定鼎伊洛,邊任益輕,唯底滯凡才,出為鎮將。」鎮將的選任不再像北魏初期一樣用心經營,致使北魏朝廷在對邊疆軍鎮的控制力上就與之降低。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朝廷委派的鎮將在六鎮缺少可以用來鎮壓暴動的武裝力量。如孝明帝時擔任懷荒鎮鎮將的鮮卑人于景,就因饑荒時不願開倉賑恤鎮民,而被反叛的鎮民殺死:

  鎮民固請糧廩,而景不給。鎮民不勝其忿,遂反叛。執縛景及其妻,拘守別室,皆去其衣服,令景著皮裘,妻著故絳襖。其被毀辱如此。月餘,乃殺之(註二十一)

  鎮將和軍鎮豪強們因為政治地位下降,對北魏朝廷日益不滿,開始廣佔軍鎮良田,奴役士卒府戶耕作,並扣留其軍餉,加緊剝削鎮民。於是,鎮將與鎮兵、鎮民間的矛盾逐步加深。兵強力壯的將士到處在邊境擄掠;被北魏分發到邊鎮的罪犯死囚,和鎮民中老弱病殘的人則淪為府戶,經常受到鎮將的奴役和羞辱(註二十二)

  北魏初期塞北的心腹大患柔然,在後太平真君十年(西元449年)遭受到沉重的打擊以後,逐漸將經營重心放在西域上,加上宣武帝時期柔然內部發生分裂,對北魏的邊防已不構成重大威脅,六鎮在塞北邊防的重要性自然降低。

  以上各種不同因素的矛盾自孝文帝從平城南遷洛陽,以及實行漢化政策以後逐步擴大,最後在六鎮之亂的導火線引燃後問題一口氣爆發,造成北魏不可收拾的局面。隨著中央軍隊實力積弱不振,軍鎮軍相較之下更有戰鬥力,而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隨後變成在六鎮之亂後,北魏朝廷必須倚賴更有實力的爾朱氏家族來平定亂局的惡性循環。平定六鎮之亂造就了一批新的胡族將領的崛起,如爾朱氏、侯莫陳悅、高歡、宇文泰等人,這些人在平亂過程中逐漸嶄露頭角,並成為北魏末期左右政局甚至將其顛覆之的軍事強權。

  東道都督崔暹在討伐六鎮之亂戰敗後,廣陽王元深上書朝廷,精準的解釋了六鎮之亂發生的原因:

  邊豎構逆,以成紛梗,其所由來,非一朝也。昔皇始以移防為重,盛簡親賢,擁麾作鎮,配以高門子弟,以死防遏,不但不廢仕宦,至乃偏得復除。當時人物,忻慕為之。及太和在歷,僕射李沖當官任事,涼州土人,悉免塚役,豐沛舊門,仍防邊戍。自非得罪當世,莫肯與之為伍。征鎮驅使,但為虞候白直,一生推遷,不過軍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鎮者便為清途所隔。或投彼有北,以禦魑魅,多復逃胡鄉。乃峻邊兵之格,鎮人浮遊在外,皆聽流兵捉之。於是少年不得從師,長者不得遊宦,獨為匪人,言者流涕。(註二十三)

註十九:蘇小華,<遷都洛陽後北魏六鎮的地域社會特徵>,頁68-69
註二十:《魏書》卷十八<太武五王‧廣陽王深>
註二十一:《魏書》卷三十一<于栗磾>
註二十二:姚波,<六鎮問題與北魏的滅亡>,頁149
註二十三:《魏書》卷十八<太武五王‧廣陽王深>

五、六鎮之亂始末:

  自六世紀初以來,北魏政權歷經了頻繁的天災人禍,詳見下列表格:

時間(西元) 災荒類型 受災區
499年5月 饑荒 北方邊鎮
499年10月 大旱、饑荒 青、冀等七州
501年 饑荒 青、齊、徐、兗州
507年8月 大旱、饑荒 敦煌、司州
509年 饑荒 武川鎮
510年 疾疫 平陽郡的禽昌、襄陵縣
510年5月 旱災 冀、定州
511年2月 饑荒 青、齊、徐、兗州
512年 水災 河南等十一州郡
512年6月 饑荒 洛陽及附近州郡
513年 饑荒 六鎮
513年4月 饑荒 河南地境
513年5月 水災 壽春郡
513年6月 水災、饑荒 青州等十五州郡
514年 饑荒 青州

表格來源:錢龍,<北魏安置六鎮「饑民」失誤淺論>,頁19

  在這十五年的期間,發生了多達十五次的天災人禍,其中以饑荒為多數災害。軍鎮的糧食來源主要是靠著當地鎮民廣開屯墾,然而六鎮的地理分佈位置緯度偏高,降雨較少,糧食生產力無法承受接踵而至的天災。孝明帝時期河北地區湧入了大量來自北鎮的難民,「時北鎮饑民二十餘萬,詔(楊)昱為使,分散于冀、定、瀛三州就食(註二十四)這股饑荒風潮不僅在塞北軍鎮之間蔓延,更延燒到了更北方的柔然。

  孝明帝正光四年(西元523年),柔然發生大饑荒,向北魏求助,不過北魏內當時作為難民收容基地的河北,在政局腐敗、國庫日益空虛的情況下也超出了賑糧的供給負荷,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北魏政權拒絕了柔然的要求。柔然可汗阿那瓌遂趁北魏六鎮邊防空虛之際,舉兵南侵擄掠,六鎮地區損失慘重,遍地饑民。被朝廷罷黜到懷荒鎮的鎮將于景組織軍民抵抗,鎮民要求先開放糧倉解決鎮上的饑荒問題,被于景拒絕。結果憤怒的饑民殺掉于景,打開糧倉,起兵反抗北魏政權。懷荒鎮軍民的反抗引發了其他軍鎮的呼應,沃野鎮的邊民和府戶在匈奴人破六韓拔陵的帶領下,殺掉沃野鎮將,起兵造反。

  六鎮的起事組成有邊民、府戶、政治地位降低的鮮卑貴族、配邊罪犯等,這些人早就被北魏視為足以撼動政權安定的危險份子,因此北魏在面對六鎮的反抗便立即採取了鎮壓舉動,指派臨淮王元彧率軍平亂;但元彧在五原戰敗,加上隨後尚書令李崇、東道都督崔暹的接連戰敗,顯示了北魏朝廷對軍鎮之亂絲毫無能為力。

  眼看鎮壓無方,孝明帝趕緊在正光五年(西元524年)下詔改鎮為州,試圖撫慰軍鎮鎮民的憤怒心情。另一方面,北魏連絡柔然可汗阿那瓌、秀容爾朱氏等部落軍隊,以重賞利誘共同夾擊六鎮叛軍。在雙管齊下的手段施行後,終於在正光六年(西元525年)擊殺破六韓拔陵,投降的鎮軍分別安置在河北的冀、定、瀛三州。但此時的北魏朝廷已無力控制收編在河北的龐大鎮軍,河北諸州在歷經過六世紀初的天災後,糧食供應根本無法負荷瞬間大量湧入的投降鎮軍(註二十五)不久後這三州便又爆發了以柔玄鎮人杜洛周為首的六鎮降戶,和鮮卑化的漢族士族聯合起事的大規模叛亂。爾朱榮在平定關隴、河北、山東亂事的過程中逐漸壯大其勢力,吸收反叛的六鎮兵民,在武泰初年爾朱榮已得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六州討虜大都督之地位,其實力連北魏朝廷亦無法撼動,終於導致在建義元年(西元528年)時爾朱榮挾其勢誅殺北魏諸王及百官的「河陰之變」,在洛陽成為一片廢墟的情況下,北魏政權的影響力也幾近宣告瓦解,而在之後分裂成由具有軍事實力的高歡、宇文泰把持的東、西魏政權(註二十六)

註二十四:《魏書》卷五十八<楊播>
註二十五:錢龍,<北魏安置六鎮「饑民」失誤淺論>,頁18-19
註二十六:林恩辰,<勳臣八姓與北魏政局研究>,頁186-187

 六、六鎮之亂的影響:

  六鎮之亂是北魏衰亡的關鍵,自六鎮之亂始,北魏再也無力平定六鎮軍民的接連叛變。以破六韓拔陵為首,除了六鎮鎮民以外,原北魏的地方官員也趁亂叛變,如幽州北平府主事邢杲聚眾起事,徐州刺史元法僧據州稱帝等。

  此外,在北魏初期,六鎮軍隊是北魏倚賴的戰鬥集團。但在六鎮之亂時,北魏不得不請昔日北方敵人柔然和其餘地方部落軍隊來平定亂事。此舉透露出北魏中央軍的無能,加上部分手握重兵的將領的反叛,終使北魏軍事體制的全面崩潰,不得不依靠州郡豪族所組織的私人武力來平亂,政權出現嚴重危機(註二十七)

  繼爾朱榮而起的高歡、宇文泰、侯景等人都出身於六鎮。高歡、宇文泰更是憑藉六鎮武力建立了政權。六鎮權貴集團作為新的軍政力量左右大局,對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政權從此長期落入六鎮軍人及其後裔之手。

  在文化方面,六鎮之亂後,六鎮鮮卑得勢,因為與原來已漢化的北魏鮮卑統治者在漢化政策上有著極大的分歧差異,對漢文化帶有強烈的民族偏見,執政後壓迫漢化鮮卑和漢人是必然的。六鎮鮮卑政權出現的鮮卑化趨勢,是對孝文帝以來漢化政策的反動。

  鎮壓六鎮之亂使北魏財政枯竭,不得不採取預徵租調和給入粟者賜官爵等非常措施增加收入(註二十八)與南朝的攻防之勢也因國力削弱而發生逆轉。如北魏正光四年(西元523年),梁將裴邃擊敗河間王元琛,斬殺萬餘人。不過南朝的好日子並沒有太長,在侯景之亂以後未能再恢復實力,而給了北朝休生養息的機會,最後在隋滅陳之下再度統一全中國。

註二十七:段銳超、段元秀,<北魏六鎮起義對政治格局和歷史進程的影響>,頁43
註二十八:段銳超、段元秀,<北魏六鎮起義對政治格局和歷史進程的影響>,頁44

 七、結語:

  早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胡漢各族互相混戰,紛紛建立割據政權,建立軍鎮這種地方軍事單位原是有其需要背景的。北魏的軍鎮制度承襲了十六國時期的軍鎮,並將軍鎮制度及組織加以擴充與完備化。北魏軍鎮的組織成員有都大將、副將、監軍、長史、司馬、錄事參軍、功曹史、省事、戶曹戶、獄隊尉、門士、外兵使、函使、統軍、別將等(註二十九)可見軍鎮制度至北魏時期已達完備。

  在北魏初期,為了抵禦北方大敵柔然,北魏選擇防禦性措施,將修築長城和設置軍鎮這兩項目緊密結合,在首都平城以北建構了一道沿長城線的龐大防禦體系,保有遊牧民族強悍的特性與機動性,讓北方軍鎮成為北魏初期頗具戰鬥能力的軍事集團,也能有效防禦和監控柔然在邊境的活動或入侵。

  然而,在北魏政權朝向國家轉型,從遊牧民族過渡到農耕民族,從「備而不典」的鮮卑文化到熱衷學習中原漢文化,在轉型的過程中,原先受到北魏政權重視的塞北邊防在柔然實力大減後逐漸被忽視,軍鎮制度和中央的官僚制度開始分歧,重視程度正逐漸往漢化的官僚體制傾斜。軍鎮變成失去政治地位的鮮卑貴族、罪犯、當地漢族豪強、被征服的少數民族的群雜混集之處。當北魏還能對軍鎮有控制力時還可以相安無事;但當北魏中央的影響力衰退時,獨立於官僚體制之外的軍鎮制度就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擁有戰鬥力的軍事團體自然容易受到當權者的警戒,在彼此存有各種因素的心結情況下,兩者關係勢必惡化。當最後一個導火線──柔然的邊境掠奪引燃時,逐漸鮮卑化的北方軍鎮長期和北魏國家發展的漢化體制格格不入的矛盾自然而然就被引爆了。一個軍事體系的崩潰,軍事集團的暴動,當政權中央無法獨自處理時,就需要引進具有更強實力的其他勢力來協助搖搖欲墜的政權;只是綜觀歷史上的諸多例子,此舉無非是在引狼入室,但卻莫可奈何。

  儘管孝明帝時期宣佈改鎮為州,但北魏末年,以至東西魏、北齊、北周時期,仍還有關於軍鎮的記載。不過軍鎮內純粹軍事單位的地位正在逐漸被其他的軍政單位所取代(戍、防)。在北齊時,鎮的數目就已比戍的數目要少;而北周時則是將原來的州鎮並稱,取代為州防並稱。如侯莫陳瓊「轉荊州總管,十四州八防諸軍事(註三十)所以從北魏末年到北齊、北周時期,軍鎮事實上仍然存在,只不過其地位已逐漸被戍、防所取代。直至唐玄宗時,軍鎮才又以另一個名詞「藩鎮」影響著唐末時局的發展到五代。在宋代,鎮才由地方軍政單位轉變為地方經濟單位,即「草市鎮」,至此鎮的軍事性質已完全喪失。

註二十九: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頁784-794
註三十:梁偉基,<北魏軍鎮制度探析>,頁58-59

八、參考資料:

(北齊)魏收,《魏書》,世界出版社,民77年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79年

林恩辰,<勳臣八姓與北魏政局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9年8月

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3卷2期,2003年6月

姚波,<六鎮問題與北魏的滅亡>,《重慶科技學院院報(社會科學版)》11期,2010年1月

薛海波,<北魏末年鎮民暴動新探——以六鎮豪強酋帥為中心>,《文史哲》2期,2011年5月

梁偉基,<北魏軍鎮制度探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期,1998

蘇小華,<遷都洛陽後北魏六鎮的地域社會特徵>,《古代文明》2卷2期,2008年4月

赫飛,<試論賜複胡姓與六鎮起義的關係及其意義>,《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9卷4期,2009年11月

段銳超、段元秀,<北魏六鎮起義對政治格局和歷史進程的影響>,《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卷6期,2009年12月

錢龍,<北魏安置六鎮「饑民」失誤淺論>,《滄桑》,2007年1月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前言:

  從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西元371-409年)建立北魏政權以降,北方的柔然諸部一直是北魏政權的心腹大患。為了防範柔然勢力的入侵,北魏政權發展出了一套獨立於州、郡、縣三級行政體制的軍事地方單位。鎮與州地位相等,故史臣與詔書常州鎮並舉(註一)在北魏初期軍鎮的設置對於首都平城的防衛起了一定程度的功用;但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北方軍鎮的影響力隨著漢化政策的推行而逐漸降低,漸不受到北魏政府重視,最後竟釀成導致北魏從此衰落的六鎮之亂。本文希望以概括性的角度探討軍鎮的源起、發展及為何造成北魏急速衰敗的一些關鍵性因素。

註一: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頁774

二、軍鎮制度實行的前因:

  北魏道武帝天興五年(西元402年),在北魏政權以北活動的社崘將柔然諸部統合成一個具有編成軍隊的政權,並自稱為丘豆伐可汗。自此後柔然就一直是北魏政權在統一北方過程中的最大阻力。道武帝時期對後秦大舉用兵時,柔然即趁虛而入,對北魏邊疆展開侵略,道武帝迫不得已只好放棄戰果而班師回朝(註二)道武帝雖屢次征討柔然,仍無法有效阻止柔然的進犯,只能被動的採取築長城等的防衛性措施(註三)

  明元帝永興元年(西元409年),柔然趁道武帝去世和北魏內亂之時再度大舉入侵,隔年正月長孫嵩率軍北伐,反被柔然部隊追擊並圍於牛川(註四),直至明元帝親率大軍接應方才解圍。太武帝即位初期,柔然又趁明元帝新死國喪之際,率軍進入雲中,攻陷盛樂宮。在北魏初期,北魏對於柔然的侵略主要是採取被動防禦。崔浩曾對太武帝云:

  且蠕蠕往數入國,民吏震驚。今夏不乘虛掩進,破滅其國,至秋復來,不得安臥。自太宗之世,迄於今日,無歲不警,豈不汲汲乎哉!

  由此句話可見,柔然對北魏政權建立初期所帶來的巨大威脅。然而在太武帝擊退柔然來犯之後,北魏對柔然的戰事就轉而採取了主動進擊的模式(註五)始光二年(西元425年)、神麚二年(西元429年)、後太平真君四年(西元443年)、十年(西元449年)四次北伐柔然。神麚二年的北伐由於柔然缺乏警戒而大勝,並迫使柔然派遣使節向北魏朝貢及商談和親(註六)此後十年北魏就在此一穩定的背景下展開了統一北方的征伐,征赫連夏、北燕、西秦、北涼等國,進而壯大了自身實力。後太平真君十年的北伐對柔然的打擊最大,不僅「盡收其人戶畜產百餘萬」,柔然更「遂單弱,遠竄,邊疆息緊矣(註七)北魏在舒緩了北方的軍事壓力之後,才能夠於次年南下對劉宋進行攻擊。

  不過,北魏對於柔然的一連串征伐並非全然得利。北伐的主要作戰地域在戈壁沙漠,在後勤補給──尤其是飲水和糧草方面困難重重。即使戰事獲得勝利,所付出的代價也十分慘烈,例如明元帝神瑞元年(西元414年):

  大檀率眾南徙犯塞,太宗親討之,大檀懼而遁走。遣山陽侯奚斤等追之,遇寒雪,士眾凍死墮指者十二三(註八)

  又如太延四年(西元438年):

  四年,車駕幸五原,遂征之。……西登白阜,刻石記行,不見蠕蠕而還。時漠北大旱,無水草,軍馬多死(註九)

  再者,漠北地區地域廣闊、人口稀疏,柔然有足夠的空間能夠和北魏的北伐主力進行戰線拉長的遊擊戰。源賀的上表充分說明柔然部隊在機動性上的難纏:

  蠕蠕不羈,自古而爾。遊魂鳥集,水草為家,中國患者,皆斯類耳。歷代驅逐,莫之能制。雖北拓榆中,遠臨瀚海,而智臣勇將,力算俱竭。胡人頗遁,中國以疲(註十)

  對於北魏的連串征伐,柔然也非一昧防禦,時而採取經常性的襲擊北魏軍隊的糧道,並轉向北魏勢力鞭長莫及的西域力圖發展。柔然自建國後就十分重視對西域的經營,沿著匈奴控制的草原絲路向西發展,逼迫原居於漠北的高車部落向西遷徙(註十一)有了壟斷商道中繼貿易的雄厚資本,柔然就能和北魏長期周旋,並進一步避免北魏連絡西域諸國夾擊。

  因此,在諸多考量之下,北魏最後還是選擇對塞北採取守勢,對中原和南方採取攻勢,並沒有一口氣的持續對柔然猛攻。北魏政權自道武帝時期開始,先後三次大規模修築北方長城,長城的修築代表北魏已將戰略目標的重心從塞北轉往南方。但光靠長城單獨支撐塞北的防禦體系是不足的,於是便有軍鎮制度的產生,和長城防衛工程相輔相成,透過設立軍鎮,而使長城內的各項防禦設施有了具體明確的管轄職能和範圍。

註二: 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頁13
註三: 林恩辰,<勳臣八姓與北魏政局研究>,頁76
註四:《魏書》卷三<太宗紀>:「夏五月,長孫嵩等自大漠還,蠕蠕追圍之于牛川。」
註五:《魏書》卷一百三<蠕蠕>:「二年,世祖大舉征之,東西五道並進……絕漠討之,大檀部落驚駭北走。」
註六: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頁14
註七:《魏書》卷一百三<蠕蠕>
註八:同上出處
註九:同上出處
註十:《魏書》卷四十一<源賀>
註十一: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頁1

三、軍鎮制度的誕生和六鎮組成:

  關於軍鎮制度的誕生,即六鎮設置的時間,一說自道武帝皇始年至太武帝延和年間(註十二)一說是太武帝延和年間設置。較沒有爭議的是六鎮之名始見於文成帝太安五年(西元459年(註十三)在明元帝下令修築長城後十年,北魏先後自西而東設立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鎮,孝文帝末年再增設禦夷鎮。

  軍鎮的設置有以下幾種原因:(一)為了加強對新佔領區的軍事控管。例如資治通鑑提到:「統萬,即赫連故都,魏以為鎮,置鎮將。」(註十四)二)安置並集中管理歸附投降的少數民族。例如太武帝將降附的高車數十萬戶安置於漠南,或是「魏世祖破蠕蠕,列置降人於漠南(註十五)等。(三)為應付屢次南侵的柔然軍隊,而設置軍鎮加強邊防,上以表述過故不再多提。

  軍鎮的設置沿長城線林立,形成了一道保衛首都平城的屏障。除了防範柔然南下入侵以外,軍鎮的設置也同時強化了平城地區附近的農業生產規模。北魏立國之初,為了解決湧入首都平城的大量移民的糧食問題,遂在塞外大興屯田:

  太祖定中原,接喪亂之弊,兵革並起,民廢農業。方事雖殷,然經略之先,以食為本,使東平公儀墾辟河北,自五原至於棝陽塞外為屯田(註十六)

  不過,軍鎮的設置或多或少也反映出北魏初期「部落兵制」的特質。北魏初年,軍鎮體制是北魏地方政權的主要結構形式。在中原的各個重要的戰略地區也都設置軍鎮,派遣將官鎮守,並駐有重兵。無論是軍事組織亦或兵將來源,軍鎮單位一定程度的保留了拓拔鮮卑的舊習,以及半遊牧半農耕的生活方式(註十七)

  六鎮鎮民的主要來源有鮮卑貴族、漢人宗族、發配邊疆的罪犯、高車和柔然等其他部落降民。漢人宗族遷入軍鎮者,多半是被北魏政權強制迫令遷徙,並非出於自願;而鮮卑貴族遷入軍鎮者,則多出於自願。軍鎮鎮民不同於國內其他編戶齊民,而是另立軍籍管理之。孝明帝正光五年(西元524年)曾下詔曰:「諸州鎮軍貫,元非卯配者,悉免為民,鎮改為州,依舊立稱。」(註十八)可見鎮民原是列入軍籍。後來改鎮為州,才免為民,編入民籍。

  就六鎮豪強而言,由於其原來統轄的人被編入軍籍,因此同樣具有鎮民的身份。但六鎮豪強與普通鎮民卻有很大不同,其中有一部分能夠擔任軍鎮官職,具有官僚身份,又大多擁有部落組織和武裝,並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六鎮豪強的來源主要有三:

  (一) 祖父輩曾任官北方軍鎮而定居六鎮。其祖父輩擔任的不是軍鎮鎮將,就是司馬、戍主、軍主等軍鎮內的中高級官職。史籍往往用「良家子」來記載其父祖定居六鎮時的出身。「良家子」的出身,使其家族成員在身份地位上高於普通鎮民。

  (二)祖父輩被北魏政權表彰「盛簡親賢」,即通過選拔戍守六鎮的途徑而定居六鎮。主要是選拔北魏政權中鮮卑統治集團中的「高門子弟」出守六鎮。

  (三)祖父輩被北魏征服而徙居六鎮。北魏設置六鎮的主要職能之一,就是要用軍鎮管理被征服的數十萬戶高車人。由於高車人遊牧的生活方式,加之六鎮遼闊的地理環境,如果就地解散其部落,單依靠人口處於絕對少數的軍鎮官吏,根本無法管理。因此,北魏不得不保持其部落組織,通過部落酋長對各部的部落成員進行沿襲控管。傳統鮮卑舊制在此發揮了控制高車人的功用。

  北魏建國初期,由於柔然、吐谷渾等北方部族的邊防威脅,塞北距離首都平城極近,北方軍鎮遂有防衛京師的重要性,北魏朝廷對軍鎮鎮民入仕從軍的待遇十分優渥,並給予免除賦役的優惠。此時六鎮鮮卑人的地位相對崇高,鮮卑貴族們也樂於擔任軍鎮官職。

註十二:梁偉基,<北魏軍鎮制度探析>,頁54
註十三: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頁17
註十四: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頁1
註十五:梁偉基,<北魏軍鎮制度探析>,頁55
註十六:《魏書》卷一百一十<食貨>
註十七:姚波,<六鎮問題與北魏的滅亡>,頁149
註十八:《魏書》卷九<肅宗紀>

四、裂痕日生:

  六鎮地區與草原部族的游移範圍相互銜接,一直戰爭不斷,尚武成為普遍風氣,其基本表現是勇敢、善於騎射和偵查(註十九)這股風氣一直持續到東魏、北齊時期。與其背道而馳的是遷入中原的鮮卑人,在相繼定居農耕以後,使原有的遊牧民族文化發生變化,漢文化逐漸滲入其中。使得軍鎮內的鮮卑貴族和中原的鮮卑貴族產生了社會、文化地位上的差距。尤其在北魏朝廷鐵腕實施漢化政策以後,初期引以為傲的中央軍戰力變得不若以往,使得邊塞的軍鎮鎮民對於北魏政權的能力逐漸失去信心和向心力:

  及阿那瑰背恩,縱掠竊奔,命師追之,十五萬眾度沙漠,不日而還。邊人見此援師,便自意輕中國(註二十)

  孝文帝在中原進行的漢化政策對邊塞軍鎮沒有太大影響,六鎮等代北地區仍逐漸鮮卑化。例如北齊高祖高歡(賀六渾),本為漢人後代,其祖父高謐是被貶到懷朔鎮的官員。由於世代作為北鎮軍人生活在懷朔鎮,高歡完全成了一個鮮卑化的漢人。所有六鎮鎮人集團,包括漢人、高車人在內,日染其俗也逐漸鮮卑化。而內遷洛陽漢化的鮮卑貴族集團則逐漸與中原門閥士族融和,成為封建體制下的士大夫。中央以門閥制度作為選官用人的標準,使得鎮兵喪失了進入仕途升遷的機會,無法再進入權力核心之中。

  對六鎮豪強而言,通過任官和選拔途徑定居六鎮,其政治地位和經濟權益完全反映於北魏對待六鎮的政策。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戰略重心南移,六鎮在北魏戰略體系中的地位隨之急速下降。反映在鎮將的選任上則是「自定鼎伊洛,邊任益輕,唯底滯凡才,出為鎮將。」鎮將的選任不再像北魏初期一樣用心經營,致使北魏朝廷在對邊疆軍鎮的控制力上就與之降低。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朝廷委派的鎮將在六鎮缺少可以用來鎮壓暴動的武裝力量。如孝明帝時擔任懷荒鎮鎮將的鮮卑人于景,就因饑荒時不願開倉賑恤鎮民,而被反叛的鎮民殺死:

  鎮民固請糧廩,而景不給。鎮民不勝其忿,遂反叛。執縛景及其妻,拘守別室,皆去其衣服,令景著皮裘,妻著故絳襖。其被毀辱如此。月餘,乃殺之(註二十一)

  鎮將和軍鎮豪強們因為政治地位下降,對北魏朝廷日益不滿,開始廣佔軍鎮良田,奴役士卒府戶耕作,並扣留其軍餉,加緊剝削鎮民。於是,鎮將與鎮兵、鎮民間的矛盾逐步加深。兵強力壯的將士到處在邊境擄掠;被北魏分發到邊鎮的罪犯死囚,和鎮民中老弱病殘的人則淪為府戶,經常受到鎮將的奴役和羞辱(註二十二)

  北魏初期塞北的心腹大患柔然,在後太平真君十年(西元449年)遭受到沉重的打擊以後,逐漸將經營重心放在西域上,加上宣武帝時期柔然內部發生分裂,對北魏的邊防已不構成重大威脅,六鎮在塞北邊防的重要性自然降低。

  以上各種不同因素的矛盾自孝文帝從平城南遷洛陽,以及實行漢化政策以後逐步擴大,最後在六鎮之亂的導火線引燃後問題一口氣爆發,造成北魏不可收拾的局面。隨著中央軍隊實力積弱不振,軍鎮軍相較之下更有戰鬥力,而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隨後變成在六鎮之亂後,北魏朝廷必須倚賴更有實力的爾朱氏家族來平定亂局的惡性循環。平定六鎮之亂造就了一批新的胡族將領的崛起,如爾朱氏、侯莫陳悅、高歡、宇文泰等人,這些人在平亂過程中逐漸嶄露頭角,並成為北魏末期左右政局甚至將其顛覆之的軍事強權。

  東道都督崔暹在討伐六鎮之亂戰敗後,廣陽王元深上書朝廷,精準的解釋了六鎮之亂發生的原因:

  邊豎構逆,以成紛梗,其所由來,非一朝也。昔皇始以移防為重,盛簡親賢,擁麾作鎮,配以高門子弟,以死防遏,不但不廢仕宦,至乃偏得復除。當時人物,忻慕為之。及太和在歷,僕射李沖當官任事,涼州土人,悉免塚役,豐沛舊門,仍防邊戍。自非得罪當世,莫肯與之為伍。征鎮驅使,但為虞候白直,一生推遷,不過軍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鎮者便為清途所隔。或投彼有北,以禦魑魅,多復逃胡鄉。乃峻邊兵之格,鎮人浮遊在外,皆聽流兵捉之。於是少年不得從師,長者不得遊宦,獨為匪人,言者流涕。(註二十三)

註十九:蘇小華,<遷都洛陽後北魏六鎮的地域社會特徵>,頁68-69
註二十:《魏書》卷十八<太武五王‧廣陽王深>
註二十一:《魏書》卷三十一<于栗磾>
註二十二:姚波,<六鎮問題與北魏的滅亡>,頁149
註二十三:《魏書》卷十八<太武五王‧廣陽王深>

五、六鎮之亂始末:

  自六世紀初以來,北魏政權歷經了頻繁的天災人禍,詳見下列表格:

時間(西元) 災荒類型 受災區
499年5月 饑荒 北方邊鎮
499年10月 大旱、饑荒 青、冀等七州
501年 饑荒 青、齊、徐、兗州
507年8月 大旱、饑荒 敦煌、司州
509年 饑荒 武川鎮
510年 疾疫 平陽郡的禽昌、襄陵縣
510年5月 旱災 冀、定州
511年2月 饑荒 青、齊、徐、兗州
512年 水災 河南等十一州郡
512年6月 饑荒 洛陽及附近州郡
513年 饑荒 六鎮
513年4月 饑荒 河南地境
513年5月 水災 壽春郡
513年6月 水災、饑荒 青州等十五州郡
514年 饑荒 青州

表格來源:錢龍,<北魏安置六鎮「饑民」失誤淺論>,頁19

  在這十五年的期間,發生了多達十五次的天災人禍,其中以饑荒為多數災害。軍鎮的糧食來源主要是靠著當地鎮民廣開屯墾,然而六鎮的地理分佈位置緯度偏高,降雨較少,糧食生產力無法承受接踵而至的天災。孝明帝時期河北地區湧入了大量來自北鎮的難民,「時北鎮饑民二十餘萬,詔(楊)昱為使,分散于冀、定、瀛三州就食(註二十四)這股饑荒風潮不僅在塞北軍鎮之間蔓延,更延燒到了更北方的柔然。

  孝明帝正光四年(西元523年),柔然發生大饑荒,向北魏求助,不過北魏內當時作為難民收容基地的河北,在政局腐敗、國庫日益空虛的情況下也超出了賑糧的供給負荷,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北魏政權拒絕了柔然的要求。柔然可汗阿那瓌遂趁北魏六鎮邊防空虛之際,舉兵南侵擄掠,六鎮地區損失慘重,遍地饑民。被朝廷罷黜到懷荒鎮的鎮將于景組織軍民抵抗,鎮民要求先開放糧倉解決鎮上的饑荒問題,被于景拒絕。結果憤怒的饑民殺掉于景,打開糧倉,起兵反抗北魏政權。懷荒鎮軍民的反抗引發了其他軍鎮的呼應,沃野鎮的邊民和府戶在匈奴人破六韓拔陵的帶領下,殺掉沃野鎮將,起兵造反。

  六鎮的起事組成有邊民、府戶、政治地位降低的鮮卑貴族、配邊罪犯等,這些人早就被北魏視為足以撼動政權安定的危險份子,因此北魏在面對六鎮的反抗便立即採取了鎮壓舉動,指派臨淮王元彧率軍平亂;但元彧在五原戰敗,加上隨後尚書令李崇、東道都督崔暹的接連戰敗,顯示了北魏朝廷對軍鎮之亂絲毫無能為力。

  眼看鎮壓無方,孝明帝趕緊在正光五年(西元524年)下詔改鎮為州,試圖撫慰軍鎮鎮民的憤怒心情。另一方面,北魏連絡柔然可汗阿那瓌、秀容爾朱氏等部落軍隊,以重賞利誘共同夾擊六鎮叛軍。在雙管齊下的手段施行後,終於在正光六年(西元525年)擊殺破六韓拔陵,投降的鎮軍分別安置在河北的冀、定、瀛三州。但此時的北魏朝廷已無力控制收編在河北的龐大鎮軍,河北諸州在歷經過六世紀初的天災後,糧食供應根本無法負荷瞬間大量湧入的投降鎮軍(註二十五)不久後這三州便又爆發了以柔玄鎮人杜洛周為首的六鎮降戶,和鮮卑化的漢族士族聯合起事的大規模叛亂。爾朱榮在平定關隴、河北、山東亂事的過程中逐漸壯大其勢力,吸收反叛的六鎮兵民,在武泰初年爾朱榮已得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六州討虜大都督之地位,其實力連北魏朝廷亦無法撼動,終於導致在建義元年(西元528年)時爾朱榮挾其勢誅殺北魏諸王及百官的「河陰之變」,在洛陽成為一片廢墟的情況下,北魏政權的影響力也幾近宣告瓦解,而在之後分裂成由具有軍事實力的高歡、宇文泰把持的東、西魏政權(註二十六)

註二十四:《魏書》卷五十八<楊播>
註二十五:錢龍,<北魏安置六鎮「饑民」失誤淺論>,頁18-19
註二十六:林恩辰,<勳臣八姓與北魏政局研究>,頁186-187

 六、六鎮之亂的影響:

  六鎮之亂是北魏衰亡的關鍵,自六鎮之亂始,北魏再也無力平定六鎮軍民的接連叛變。以破六韓拔陵為首,除了六鎮鎮民以外,原北魏的地方官員也趁亂叛變,如幽州北平府主事邢杲聚眾起事,徐州刺史元法僧據州稱帝等。

  此外,在北魏初期,六鎮軍隊是北魏倚賴的戰鬥集團。但在六鎮之亂時,北魏不得不請昔日北方敵人柔然和其餘地方部落軍隊來平定亂事。此舉透露出北魏中央軍的無能,加上部分手握重兵的將領的反叛,終使北魏軍事體制的全面崩潰,不得不依靠州郡豪族所組織的私人武力來平亂,政權出現嚴重危機(註二十七)

  繼爾朱榮而起的高歡、宇文泰、侯景等人都出身於六鎮。高歡、宇文泰更是憑藉六鎮武力建立了政權。六鎮權貴集團作為新的軍政力量左右大局,對歷史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政權從此長期落入六鎮軍人及其後裔之手。

  在文化方面,六鎮之亂後,六鎮鮮卑得勢,因為與原來已漢化的北魏鮮卑統治者在漢化政策上有著極大的分歧差異,對漢文化帶有強烈的民族偏見,執政後壓迫漢化鮮卑和漢人是必然的。六鎮鮮卑政權出現的鮮卑化趨勢,是對孝文帝以來漢化政策的反動。

  鎮壓六鎮之亂使北魏財政枯竭,不得不採取預徵租調和給入粟者賜官爵等非常措施增加收入(註二十八)與南朝的攻防之勢也因國力削弱而發生逆轉。如北魏正光四年(西元523年),梁將裴邃擊敗河間王元琛,斬殺萬餘人。不過南朝的好日子並沒有太長,在侯景之亂以後未能再恢復實力,而給了北朝休生養息的機會,最後在隋滅陳之下再度統一全中國。

註二十七:段銳超、段元秀,<北魏六鎮起義對政治格局和歷史進程的影響>,頁43
註二十八:段銳超、段元秀,<北魏六鎮起義對政治格局和歷史進程的影響>,頁44

 七、結語:

  早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胡漢各族互相混戰,紛紛建立割據政權,建立軍鎮這種地方軍事單位原是有其需要背景的。北魏的軍鎮制度承襲了十六國時期的軍鎮,並將軍鎮制度及組織加以擴充與完備化。北魏軍鎮的組織成員有都大將、副將、監軍、長史、司馬、錄事參軍、功曹史、省事、戶曹戶、獄隊尉、門士、外兵使、函使、統軍、別將等(註二十九)可見軍鎮制度至北魏時期已達完備。

  在北魏初期,為了抵禦北方大敵柔然,北魏選擇防禦性措施,將修築長城和設置軍鎮這兩項目緊密結合,在首都平城以北建構了一道沿長城線的龐大防禦體系,保有遊牧民族強悍的特性與機動性,讓北方軍鎮成為北魏初期頗具戰鬥能力的軍事集團,也能有效防禦和監控柔然在邊境的活動或入侵。

  然而,在北魏政權朝向國家轉型,從遊牧民族過渡到農耕民族,從「備而不典」的鮮卑文化到熱衷學習中原漢文化,在轉型的過程中,原先受到北魏政權重視的塞北邊防在柔然實力大減後逐漸被忽視,軍鎮制度和中央的官僚制度開始分歧,重視程度正逐漸往漢化的官僚體制傾斜。軍鎮變成失去政治地位的鮮卑貴族、罪犯、當地漢族豪強、被征服的少數民族的群雜混集之處。當北魏還能對軍鎮有控制力時還可以相安無事;但當北魏中央的影響力衰退時,獨立於官僚體制之外的軍鎮制度就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擁有戰鬥力的軍事團體自然容易受到當權者的警戒,在彼此存有各種因素的心結情況下,兩者關係勢必惡化。當最後一個導火線──柔然的邊境掠奪引燃時,逐漸鮮卑化的北方軍鎮長期和北魏國家發展的漢化體制格格不入的矛盾自然而然就被引爆了。一個軍事體系的崩潰,軍事集團的暴動,當政權中央無法獨自處理時,就需要引進具有更強實力的其他勢力來協助搖搖欲墜的政權;只是綜觀歷史上的諸多例子,此舉無非是在引狼入室,但卻莫可奈何。

  儘管孝明帝時期宣佈改鎮為州,但北魏末年,以至東西魏、北齊、北周時期,仍還有關於軍鎮的記載。不過軍鎮內純粹軍事單位的地位正在逐漸被其他的軍政單位所取代(戍、防)。在北齊時,鎮的數目就已比戍的數目要少;而北周時則是將原來的州鎮並稱,取代為州防並稱。如侯莫陳瓊「轉荊州總管,十四州八防諸軍事(註三十)所以從北魏末年到北齊、北周時期,軍鎮事實上仍然存在,只不過其地位已逐漸被戍、防所取代。直至唐玄宗時,軍鎮才又以另一個名詞「藩鎮」影響著唐末時局的發展到五代。在宋代,鎮才由地方軍政單位轉變為地方經濟單位,即「草市鎮」,至此鎮的軍事性質已完全喪失。

註二十九: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頁784-794
註三十:梁偉基,<北魏軍鎮制度探析>,頁58-59

八、參考資料:

(北齊)魏收,《魏書》,世界出版社,民77年

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79年

林恩辰,<勳臣八姓與北魏政局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9年8月

張敏,<論北魏長城─軍鎮防禦體系的建立>,《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3卷2期,2003年6月

姚波,<六鎮問題與北魏的滅亡>,《重慶科技學院院報(社會科學版)》11期,2010年1月

薛海波,<北魏末年鎮民暴動新探——以六鎮豪強酋帥為中心>,《文史哲》2期,2011年5月

梁偉基,<北魏軍鎮制度探析>,《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期,1998

蘇小華,<遷都洛陽後北魏六鎮的地域社會特徵>,《古代文明》2卷2期,2008年4月

赫飛,<試論賜複胡姓與六鎮起義的關係及其意義>,《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9卷4期,2009年11月

段銳超、段元秀,<北魏六鎮起義對政治格局和歷史進程的影響>,《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3卷6期,2009年12月

錢龍,<北魏安置六鎮「饑民」失誤淺論>,《滄桑》,2007年1月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禮堂中充滿了緊張的氣氛,醫生戴上口罩和手套,準備把針線插入病人被捆綁的腿中,此時病人仍意識清楚。當醫生的針穿進腿肉時,病人大聲叫痛;但是,當針穿過病人的腿之後,病人反而異常平靜。

  「感覺如何?」醫生問道。

  「感覺不錯。」病人回答。在場的觀眾無一不倒抽一口氣。「就像你說的,我只記得你的針穿入我的腿,卻不記得有任何疼痛的感覺。」

  「那你反對我繼續縫下去嗎?」

  「不反對,我一點也不擔心。」

  醫生轉身向觀眾解釋:「我發明的流程並不像麻醉那樣移除病人的痛覺,它阻絕的是關於疼痛連結的記憶,使其無法接上病人的神經系統。如果連暫時性的疼痛都不記得,又何須害怕呢?我們的病人顯示,這絕非理論詭辯,你們都親耳聽見他一開始大聲叫痛,之後卻忘了疼痛,而且毫不畏懼再次體驗。我們可以藉由這種方式對意識清醒的病人進行外科手術,這對某些病例極有幫助,例如針對麻醉高風險病患的手術,便可免去麻醉這項步驟。現在,容我報告到此,我還要繼續做縫合手術。」




  政治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認為,在思考動物的道德權利時,問題不在於「牠們能否講道理」,也非「牠們說話與否」,而是「牠們能否感受到痛苦並表現出來」。但是,痛苦是什麼?痛苦通常是指感到疼痛。因此,如果動物會感到疼痛,就值得道德關注,因為感到痛苦本身就足以令人不快。造成任何不必要的疼痛,就是無緣無故增加了令人不快之事的數量。

  疼痛的確令人不快,這點無可爭論;不過疼痛到底有多令人不快?這項思想實驗挑戰的就是人們直覺上認定的:疼痛本身令人不快。此外,思想實驗也區隔了對於疼痛的感受,以及對疼痛記憶的預期反應。由於場景中的病人不記得疼痛這回事,對於迫在眉梢的疼痛不會產生不愉快的聯想,因此就不會產生畏懼的心理。儘管如此,在感受到疼痛的那一剎那,病人的感受仍然是強烈且真實的。

  雖然無故造成他人疼痛仍被視為錯誤的行為──造成疼痛之後,某些令人不舒服的感受會持續存在──但是在忘記疼痛之後,當初那個造成疼痛的行為似乎已不再如此罪大惡極。這不是因為人們未感覺到疼痛,而是因為人們已經遺忘那份疼痛。

  疼痛之所以如此負面,勢必與疼痛會長期在我們身上留下創傷與衍生的恐懼有關,或許我們可以藉此理解痛苦的滋味。舉例來說,劇烈而短暫的牙疼令人不快,但是牙痛終會結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永久性與巨大的影響或改變。然而,如果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經歷這種疼痛,那可真是受苦受難。疼痛雖未加劇,但是反覆的來臨卻讓人產生預期性的疼痛感,不僅會在記憶中留下痕跡,也為這段過去染上負面的色彩:這些要素會把個人承受過的疼痛連結到不斷構成痛苦的模式之中。

  如果這種說法正確,要回答邊沁有關動物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的將不只是動物是否能感受到疼痛,還有動物是否擁有造成痛苦來源的疼痛記憶與預期反應。許多動物當然能感覺疼痛,也擁有疼痛記憶和預期反應,譬如持續遭受虐待的小狗看起來的確是吃足了苦頭。然而,生命短暫的低等動物就不會表現出如此痛苦;吊在釣竿上的魚是不是並未感受到凌遲的痛苦,而只是感到一連串斷斷續續的疼痛?若真如此,也許我們就能像故事中的醫生一樣,不必因對他人造成短暫的疼痛而感到內疚與不安。

  延伸閱讀:疼痛治療的基礎知識(護理篇)http://tinyurl.com/mwqxrky



  參考資料: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著,《自願被吃的豬》(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麥田出版,2012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禮堂中充滿了緊張的氣氛,醫生戴上口罩和手套,準備把針線插入病人被捆綁的腿中,此時病人仍意識清楚。當醫生的針穿進腿肉時,病人大聲叫痛;但是,當針穿過病人的腿之後,病人反而異常平靜。

  「感覺如何?」醫生問道。

  「感覺不錯。」病人回答。在場的觀眾無一不倒抽一口氣。「就像你說的,我只記得你的針穿入我的腿,卻不記得有任何疼痛的感覺。」

  「那你反對我繼續縫下去嗎?」

  「不反對,我一點也不擔心。」

  醫生轉身向觀眾解釋:「我發明的流程並不像麻醉那樣移除病人的痛覺,它阻絕的是關於疼痛連結的記憶,使其無法接上病人的神經系統。如果連暫時性的疼痛都不記得,又何須害怕呢?我們的病人顯示,這絕非理論詭辯,你們都親耳聽見他一開始大聲叫痛,之後卻忘了疼痛,而且毫不畏懼再次體驗。我們可以藉由這種方式對意識清醒的病人進行外科手術,這對某些病例極有幫助,例如針對麻醉高風險病患的手術,便可免去麻醉這項步驟。現在,容我報告到此,我還要繼續做縫合手術。」




  政治哲學家邊沁(Jeremy Bentham)認為,在思考動物的道德權利時,問題不在於「牠們能否講道理」,也非「牠們說話與否」,而是「牠們能否感受到痛苦並表現出來」。但是,痛苦是什麼?痛苦通常是指感到疼痛。因此,如果動物會感到疼痛,就值得道德關注,因為感到痛苦本身就足以令人不快。造成任何不必要的疼痛,就是無緣無故增加了令人不快之事的數量。

  疼痛的確令人不快,這點無可爭論;不過疼痛到底有多令人不快?這項思想實驗挑戰的就是人們直覺上認定的:疼痛本身令人不快。此外,思想實驗也區隔了對於疼痛的感受,以及對疼痛記憶的預期反應。由於場景中的病人不記得疼痛這回事,對於迫在眉梢的疼痛不會產生不愉快的聯想,因此就不會產生畏懼的心理。儘管如此,在感受到疼痛的那一剎那,病人的感受仍然是強烈且真實的。

  雖然無故造成他人疼痛仍被視為錯誤的行為──造成疼痛之後,某些令人不舒服的感受會持續存在──但是在忘記疼痛之後,當初那個造成疼痛的行為似乎已不再如此罪大惡極。這不是因為人們未感覺到疼痛,而是因為人們已經遺忘那份疼痛。

  疼痛之所以如此負面,勢必與疼痛會長期在我們身上留下創傷與衍生的恐懼有關,或許我們可以藉此理解痛苦的滋味。舉例來說,劇烈而短暫的牙疼令人不快,但是牙痛終會結束,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永久性與巨大的影響或改變。然而,如果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經歷這種疼痛,那可真是受苦受難。疼痛雖未加劇,但是反覆的來臨卻讓人產生預期性的疼痛感,不僅會在記憶中留下痕跡,也為這段過去染上負面的色彩:這些要素會把個人承受過的疼痛連結到不斷構成痛苦的模式之中。

  如果這種說法正確,要回答邊沁有關動物的問題,我們需要知道的將不只是動物是否能感受到疼痛,還有動物是否擁有造成痛苦來源的疼痛記憶與預期反應。許多動物當然能感覺疼痛,也擁有疼痛記憶和預期反應,譬如持續遭受虐待的小狗看起來的確是吃足了苦頭。然而,生命短暫的低等動物就不會表現出如此痛苦;吊在釣竿上的魚是不是並未感受到凌遲的痛苦,而只是感到一連串斷斷續續的疼痛?若真如此,也許我們就能像故事中的醫生一樣,不必因對他人造成短暫的疼痛而感到內疚與不安。

  延伸閱讀:疼痛治療的基礎知識(護理篇)http://tinyurl.com/mwqxrky



  參考資料: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著,《自願被吃的豬》(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麥田出版,2012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犯看來相當堅決,但是哈帝確信自己可以突破他們的心防,只要運用一些脅迫的技巧就行。在人犯當中,父親布萊德是個不折不扣的惡棍,是他放置了巨大炸彈,打算殺死成千上萬的無辜民眾。只有布萊德知道炸彈在哪,但是他堅不吐實。

  布萊德的兒子衛斯理與本案無關;不過,哈帝從情報上研判,儘管布萊德在拷問下不露一點口風,但只要在他面前拷問衛斯理,他應該就會招供。就算不是立即見效,至少可以趕在炸彈爆炸前取得口供。
 
  哈帝感到苦惱。他一向反對拷問,每當拷問進行時,他總是藉故離開拷問室;衛斯理的無辜並不是讓哈帝感到良心不安的唯一理由,但確實加重了這種傾向。然而哈帝也知道這是拯救數百名民眾免遭死亡與殘廢威脅的唯一方法,如果他不下令拷問,是否等於宣判了民眾死刑,只因他個人厭惡拷問並缺乏道德勇氣?

 
 
 
  多年以來,諸如此類的場景一直被視為是純假設性問題,或是哲學性質的思想實驗。文明社會不允許拷問,但是這一切都因「反恐戰爭」──特別是發生在二○○三年伊拉克阿布葛拉伊布(Abu Ghraib)監獄美軍虐囚醜聞而改變。爭論不只關乎是否曾經發生虐待行為,是否有人授權虐待,更在於虐待是否必然是錯的。
 
  哈帝的困境是相同處境的簡化版本,任何具道德感與責任感的人都可能處身於此類狀況。支持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拷問的人認為:雖然這種作法很可怕,但是你幾乎沒有選擇,只能動手去做。舉例來說,你如何能冒著再度發生九一一事件的風險,拒絕拷問某個或某群有犯罪嫌疑或相關的人?難道這不是一種道德上的自我放縱?你保持了自身純潔,避免了汙穢卻必要的行為,其代價卻是眾多無辜的生命。如果你能理解哈帝下令拷問衛斯理的案子──畢竟衛斯理是無辜的,那麼拷問有罪者的案子就更不用說了。
  
  上述論點對人權支持者(他們傾向認定所有的拷問行為都是無可辯護的)相當具有挑戰性。為了維護自身的立場,人權支持者可以從兩種策略中任選其一。一是堅持拷問在原則上一定是錯誤的,即便能夠拯救上千萬條人命,但是有些道德底線絕對不能逾越。施行拷問與否可以就個案加以探討,但是對於漠視生命任其死亡的指控卻不可因此動搖。
  
  第二個策略主張:理論上,雖然拷問在一些特殊且罕見的案例中有時是道德容許的行為,但我們仍必須堅持絕對反對拷問,以維護那最低標準的道德底線。在實務操作上,一旦偶爾破例拷問,將不可避免地擴張到原本無需拷問的案子上(能夠加快案子的審理速度,何樂而不為?)。我們會在能拷問的情形下避免拷問,寧願如此,也不要在不可拷問的情形下無意間進行拷問。
 
  可惜,以上這些策略可能都幫不了哈帝。雖然哈帝有充分的理由遵守自我設下的規定而不進行拷問。但是他面對的情況具有相當明確的拷問利益。哈帝的困境不在於能否拷問,而是他是否應該破壞規定,做出他道德良心規範下不被允許的事,以拯救眾多無辜的生命。也許你認為哈帝不該這麼做,但可以確定的是,要做出選擇並不容易。
 
  延伸閱讀:菲利普.金巴多(Philip Zimbardo)著,《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商周出版,2008
  
  
  
  參考資料: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著,《自願被吃的豬》(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麥田出版,2012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犯看來相當堅決,但是哈帝確信自己可以突破他們的心防,只要運用一些脅迫的技巧就行。在人犯當中,父親布萊德是個不折不扣的惡棍,是他放置了巨大炸彈,打算殺死成千上萬的無辜民眾。只有布萊德知道炸彈在哪,但是他堅不吐實。

  布萊德的兒子衛斯理與本案無關;不過,哈帝從情報上研判,儘管布萊德在拷問下不露一點口風,但只要在他面前拷問衛斯理,他應該就會招供。就算不是立即見效,至少可以趕在炸彈爆炸前取得口供。
 
  哈帝感到苦惱。他一向反對拷問,每當拷問進行時,他總是藉故離開拷問室;衛斯理的無辜並不是讓哈帝感到良心不安的唯一理由,但確實加重了這種傾向。然而哈帝也知道這是拯救數百名民眾免遭死亡與殘廢威脅的唯一方法,如果他不下令拷問,是否等於宣判了民眾死刑,只因他個人厭惡拷問並缺乏道德勇氣?

 
 
 
  多年以來,諸如此類的場景一直被視為是純假設性問題,或是哲學性質的思想實驗。文明社會不允許拷問,但是這一切都因「反恐戰爭」──特別是發生在二○○三年伊拉克阿布葛拉伊布(Abu Ghraib)監獄美軍虐囚醜聞而改變。爭論不只關乎是否曾經發生虐待行為,是否有人授權虐待,更在於虐待是否必然是錯的。
 
  哈帝的困境是相同處境的簡化版本,任何具道德感與責任感的人都可能處身於此類狀況。支持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拷問的人認為:雖然這種作法很可怕,但是你幾乎沒有選擇,只能動手去做。舉例來說,你如何能冒著再度發生九一一事件的風險,拒絕拷問某個或某群有犯罪嫌疑或相關的人?難道這不是一種道德上的自我放縱?你保持了自身純潔,避免了汙穢卻必要的行為,其代價卻是眾多無辜的生命。如果你能理解哈帝下令拷問衛斯理的案子──畢竟衛斯理是無辜的,那麼拷問有罪者的案子就更不用說了。
  
  上述論點對人權支持者(他們傾向認定所有的拷問行為都是無可辯護的)相當具有挑戰性。為了維護自身的立場,人權支持者可以從兩種策略中任選其一。一是堅持拷問在原則上一定是錯誤的,即便能夠拯救上千萬條人命,但是有些道德底線絕對不能逾越。施行拷問與否可以就個案加以探討,但是對於漠視生命任其死亡的指控卻不可因此動搖。
  
  第二個策略主張:理論上,雖然拷問在一些特殊且罕見的案例中有時是道德容許的行為,但我們仍必須堅持絕對反對拷問,以維護那最低標準的道德底線。在實務操作上,一旦偶爾破例拷問,將不可避免地擴張到原本無需拷問的案子上(能夠加快案子的審理速度,何樂而不為?)。我們會在能拷問的情形下避免拷問,寧願如此,也不要在不可拷問的情形下無意間進行拷問。
 
  可惜,以上這些策略可能都幫不了哈帝。雖然哈帝有充分的理由遵守自我設下的規定而不進行拷問。但是他面對的情況具有相當明確的拷問利益。哈帝的困境不在於能否拷問,而是他是否應該破壞規定,做出他道德良心規範下不被允許的事,以拯救眾多無辜的生命。也許你認為哈帝不該這麼做,但可以確定的是,要做出選擇並不容易。
 
  延伸閱讀:菲利普.金巴多(Philip Zimbardo)著,《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商周出版,2008
  
  
  
  參考資料: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著,《自願被吃的豬》(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麥田出版,2012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