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啊,很久都沒動手寫寫隨筆了。趁著忙裡偷閒的一個半小時,來談談最近的生活吧。

這幾個禮拜的生活大致上都維持著固定的模式,送舊家聚、期末組聚、導生聚、宿營、球隊時間的漂浮游離把我的空暇時間切割的四分五裂。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自己無法掌握自己的時間,如果可以的話還真是想回到上學期那悠哉愜意的生活,至少不必像現在這樣每天都被事情追著跑,原地打轉到暈頭轉向。

我覺得忙是無所謂,忙碌的生活不至於讓生活過於空泛;但是忙的連自己都不知道意義為何,沒有明確的、自己想要的目標,對現在的生活感到迷惘,那恐怕就非善舉了。

唉,是多麼想逃離這一切,到杳無人煙的世界去大聲宣洩。



《雨天》的進度已經到了最後收尾的階段,途中的過程寫的收張程度,大致上都在我所預料的之中。

只有在寫到第六章時,「我」緊緊抱著綠的那一段,心情感覺到莫名的複雜。

被同理心牽制下的理性與感性的天人交戰...

想寫些更深刻內涵的文章,像小石子丟進深不見底的水池,激起微波卻亙遠的漣漪;但總是事與願違。

大概是我的火侯還嚴重不足吧,我想。



香魚真的很厲害呢,總是在朝著自己的目標穩當的邁進。

人在認真的腳踏實地追尋著自己想要的事物的時候是最耀眼的,彷彿有一道溫和的光圈籠罩在周圍,讓人不禁肅然起敬呢。

也許努力的範圍不同很難比較,不過我嘗試的限度還不夠深遠,相形之下反倒有一種自相慚愧的卑微感。

我還在試圖摸索那看不見、無形的自身價值。

先在此預祝妳公演順利圓滿囉,加油加油!



上了大學,專注力真的沒像國中高中那麼強勁了。最近同時在重看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和春上村樹的《地下鐵事件》,進展速度遠比我想像的要慢上許多。不過這兩本書有一些相同玩味的思想:

「體系(高度管理社會;可以指社會整體觀感下的道德,普遍的文化觀、價值觀,相同的宗教背景等等),把不適合的人改造成讓他會感覺痛苦。不適合體系就是『生病』,讓他適合就是『治療』。就這樣,個人自律性地能夠達成目標的運力流程(Power Process)被破壞了,而被編進體系加強給他的他律性運力流程。追求自律性運力流程,被稱為『生病』。」─越智道雄,《世界雜誌》九六年六月號。

這是地下鐵事件中所引述出來的一段話,而這段話像是中心軸線般貫穿了整個人類社會中所有人的心態,而且沒有時間性的差異。

非常值得一再玩味。



標題也是春上村樹的另外一本探討奧姆真理教的訪問集《約束的場所》,這本書對我的震撼力比《地下鐵事件》要更為強大,就如同上述的話,一群被社會在試圖改造不成,進而被整體社會遺棄的孤民,當他們聚集在一起,他們的整體觀念就形成了另外一個「相較於正常人眼中的正常社會」下的異端世界。

當然,在相同背景之下,他們就不會覺得「在另外一個世界會被視為錯誤」的行為有什麼非合理性。就像自己看到一大堆人順手丟垃圾,耳濡目染之下自己也會覺得「別人都丟了,自己丟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法。

對與錯的存在,都只限於每個人獨立的心中;焦點的存在,也只限於具有共同背景下的群體視角中。

所以真理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與客觀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