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行雲 校正/Me

一、圍棋之緣起



琴、棋、書、畫是中國四大古老的文化藝術,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圍棋,它們伴隨著儒、釋、道思想和其他文化藝術,融貫於綿綿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在琴、棋、書、畫之中,又以圍棋最爲特別,他不僅具有其他藝術門類的許多共性,諸如抒發意境、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生慧增智等等,而且還與天象易理、兵法策略、治國安邦等相關聯,因此,它是一門綜合性文化藝術。

圍棋歷史悠遠,有關圍棋起源的傳說甚多,比較公認的是最早起源於堯帝。晉代張華《博物志》曰:「堯造圍棋,以教丹朱。」宋代羅泌《路史後記》中說堯娶妻富宜氏,生下兒子丹朱。丹朱行爲不好,堯至汾水之濱,見二仙對坐翠檜,劃沙爲道,以黑白行列如陣圖。帝前問全丹朱之術,一仙曰:「丹朱善爭而愚,當投其所好,以閑其情。」指沙道石子:「此謂弈枰,亦名圍棋,局方而靜,棋圓而動,以法天地,自立此戲,世無解者。」(仙話見《歷代神仙通鑒》)

另一種傳說稱:堯帝遇仙人伊蒲子,拜他爲師。因兒子丹朱不賢,堯向其請教帝位繼承人一事,伊蒲子以詩暗示,舉薦善賢隱士舜。堯遂將帝位禪讓於舜,並將兩女娥皇、女英嫁給他,後來舜成爲一代聖帝,這就是著名的「禪讓」。堯雖未將把帝位傳於丹朱,但教他圍棋,以「究天文、易祭」。自古「祭政一致」,講究「天時、地理、人和」,故堯把「祭」法傳給丹朱。

近代圍棋泰斗吳清源也認爲圍棋本不是勝負之爭的遊戲,而是占卜天象易理的工具。他的依據是中國文字創於殷商時代,然在此之前,有關天象節氣的研究就已很深入了,因沒有文字,無法查書或留下記錄,古人只有使用棋盤藉黑子白子來測知陰陽之動,研究天象,而且堯帝就是一個優秀的佼佼者。據此,他推斷圍棋盤象徵著宇宙,由三百六十個天體組成,而圍棋盤縱十九乘橫十九,共三百六十一個棋點,多餘的中心一點天元即爲太極,代表宇宙的中心。三百六十的目數在舊曆中爲一年的日數,將此一分爲四,四隅就是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爲晝和夜,如此這般便把天地象徵化了。

從《周易本義》卷首所載《河圖》與《周易本義》卷首所載《洛書》之黑白圓點的佈局來看,圍棋與他們也可能有些淵源。據說圍棋盤面效《洛書》,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八個方位星、周邊七十二個交叉點與三百六十周天、八卦、七十二候相應。棋子扁圓形,上突下平,分黑白兩色,象徵陰陽。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發現的南北朝時期《棋經》中也載有「三百六十一道,仿周天之度數。」

從修煉人的角度來看,圍棋與《周易》、《河圖》、《洛書》、八卦等一樣,不是這一期人類文明所創造出的文化,而是史前文化,其實都是神傳給人類的文化。難怪民間有「此物只應天上有」之說。又如《梨軒曼衍》云:「圍棋初非人間之事:始出於巴邛之橘,周穆王之墓;繼出於石室,又見於商山,乃仙家養性樂道之具。」

圍棋形式簡單,只有黑白兩種棋子,規則也很簡單,但是它的玄妙卻是任何其他棋類所不能比擬的。圍棋只有三百六十一個棋點,但卻變幻無窮,若以一秒鐘數過一種棋形變幻,要把全部的棋形數完,大約要數億年的時間。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談到圍棋的變幻數量時,稱「大約連書萬字四十三,即是局之大數」爲3的361次方,這裏的四十三個萬可不是指四十三萬。因而有「千古無同局」的說法。

圍棋博大精深,玄妙無窮,絕非人的智慧所能參透。作爲神留給人的文化,千古以來,多少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樂此不疲,也演繹出多少傳奇佳話、美文詩賦、乃至兵法演算、治國方略,成爲中華文明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



二、圍棋歷史



黑白神韻清淡遠
融貫千秋透雲天
遙看當年風流君
不羨江山只羨仙



圍棋融合藝術、易理、謀略、智慧於一體,是中國古代充滿佛、道、神色彩的半神文化之典範。自堯起源,歷朝歷代,圍棋一直深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百姓的垂愛。

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已十分風行的圍棋在諸子百家的言論中頻頻出現。受老子親自傳道的尹喜真人所著《關尹子》曰:「習射、習御、習琴、習弈,終無一事可以息得者。」可見那時琴棋已成風尚。到了漢代,宮廷內盛行圍棋,據《西京雜記》記載:「戚夫人侍高帝,於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著名東漢史學家班固所作的《弈旨》是現存最早的關於圍棋理論的專著之一。



三國時圍棋深受群雄青睞,據《三國志》等文獻記載,曹操、諸葛亮、陸遜等英雄豪傑均是圍棋高手。《三國演義》中提到諸葛亮隱居隆中時,賦有《圍棋歌》:「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道出了諸葛亮超然脫世的智者風範。此外,關羽也有肩中毒箭,一邊接受刮骨治療一邊安然下圍棋的美談。而東吳孫權之兄孫策和呂范下的棋譜仍保存至今,是世上留存最古的棋譜。

到了南北朝時期,不少皇帝喜好圍棋。據《南史》記載,宋明帝特別為弈棋者設置了「圍棋州邑」的專門官署,這是中國曆史上帝王首次為棋士們設立官署。一心向佛的梁武帝蕭衍也是個棋迷,撰有《圍棋賦》、《圍棋品》、《棋法》等專著,他曾令大棋家們主辦了一次全國性圍棋賽事,規模宏大,轟動一時,這是有據可查的最早一次全國性圍棋比賽。



隋唐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文化藝術的鼎盛時期,圍棋的發展也達到高峰。不少有關皇帝觀棋、弈棋等佚事佳話記載於文獻之中。唐朝在宮廷內設棋博士,翰林院還設有「棋待沼」、「畫待詔」、「書待詔」的官職。因圍棋戰術與兵法關係密切,唐代以前,輯錄圍棋著作多歸入兵書類,而唐書卻將其歸入《雜藝術》類,可見,在詩如潮湧、棋如星雲的盛世唐朝,圍棋的藝術性受到廣泛重視。

一代聖主唐太宗李世民也雅好圍棋,並作有不少圍棋詩賦。著名的太原起義,便是李淵、李世民父子藉由博弈為掩護,與眾人策劃而成的。又唐太宗常與門下十八學士弈棋,後人並因此畫有《十八學士弈棋圖》。而在杜光庭所著的《虯髯客傳》中,則記載了虯髯客和道士邀李世民往馬行東酒樓觀弈,借機看他是否有帝王之相。結果道士一看到李世民「神氣清朗,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便慘然曰:「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之後,虯髯客便因此而退出了爭天下的行列。

中國古代許多帝王均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南唐後主李煜可謂風流君王的代表人物。他的一曲《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他不僅詩詞倍受後世文人士大夫的推崇,而且也酷愛圍棋。據《全唐詩》記載,後主下棋時,還沒幾歲的其弟李從謙愛在一旁觀看,後主曾讓他寫了一首《觀棋》詩。其父中主李景及其兄弟也都是詩賦、圍棋好手,深受李煜賞識的唐末五代著名畫家周文矩所畫《重屏會棋圖》,描繪了他們對弈時和諧而又其樂融融的情景。



到唐、五代、宋時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圍棋在文人墨客中廣為流傳。著名的文人之中,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杜牧、歐陽修、蘇軾、黃庭堅、陸遊、辛棄疾、文天祥等等不僅會下圍棋,而且多是好手,且著有許多關於圍棋的詩文詞賦。宋代文人范仲淹也是其中的一位,其《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為後世所傳誦,他曾以「一子重千金」的詩句描寫下棋,還立下過「吾當著棋史」的宏願。

宋太宗是個圍棋高手,有「善弈」、「絕格」之稱,當時的一些國手都下不過他。據《通志》、《宋史藝文志》及《皇朝類苑》記載,太宗著有《棋圖》一卷、《御制角局圖勢》數卷。宋太宗還常作些死活棋勢考朝臣們,太宗曾制過三個棋勢:「對面千里」、「獨飛天鵝」和「海底取明珠」。這些棋勢被宋朝文學家王禹傅在詩中描繪為「天機秘密通鬼神」,並記載於宋人圍棋國手、棋待詔李逸民的《忘憂清樂集》之中,這本載有大量古譜的圍棋專著因宋徽宗「忘憂清樂在枰棋」的詩句而得名。

圍棋到了明朝大為昌盛,名家好手輩出。據《淵鑑類函》等文獻記載,明朝多位皇帝喜好圍棋,開國謀臣劉伯溫善下圍棋。傳世名著《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對圍棋也頗有造詣,他的圍棋詩《圍棋歌贈鮑景遠》堪稱當時的代表作,詩曰:「海內即今推善弈,溫州鮑君居第一,...甲第公侯飾馬迎,玉堂學士題詩訪。去年我客大江東,雞鳴寺中欣相逢。四方豪雋匯觀局,丈室之間圍在重。」詩中反映當時社會對圍棋的推崇。直到晚年他還賦詩:「一枕夢江南,棋聲在秋寺。」借以懷戀當時的美景。



清朝康乾盛世期間,政通人和,國泰民安,棋運也極為興盛,湧現出眾多圍棋名家高手,其中的黃龍士、范西屏和施襄夏被尊為「棋聖」。黃龍士的棋藝可謂出神入化,他的弟子徐星友從師修業曾三年足不出戶。在星友達到被讓兩子的水平後,師徒下了十局棋,這十局雙方盡智竭力,嘔心瀝血,前古所未有,十局終了,星友一躍於龍士之左,這天驚神泣的古棋局被稱為《血淚篇》,聞名遐邇。其後,范西屏與施襄夏的《當湖十局》堪稱精妙絕倫,也是中國古代對弈中登峰造極之局。

圍棋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上留下的美文佳話不勝枚舉。然而,由於圍棋雅俗共賞,智者也有用之於權謀,俗者也有用之於賭博,喜者也有為之沉溺而荒廢正務,因此圍棋也受到古代一些憂國憂民者的貶低,有甚者更指責其喪志誤國。其實,那些並非圍棋本身的瑕疵,而是弈者自身的道德境界不同所致。從修煉界角度來看,國之興亡乃隨天象演化,自有定數,非人力可改,更談不上歸咎於圍棋,何況自古許多盛世王朝的帝王將相和卓有成就者也都是圍棋雅好者。

此外,具有神奇色彩的是,圍棋還出現在驚世預言之中,如宋朝邵雍的預言《梅花詩》後三段第一句「如棋世事局初殘」,就不僅僅是在感嘆世事變幻如棋局,其背後還隱喻著重大天機。法輪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先生在《法輪佛法──精進要旨(二)》一書中對此作出了詳盡的揭示,其寓意之深遠令世人震驚,直接影響著當今人類的歷史發展。



三、圍棋人生觀



當局者迷旁觀清
不執得失心慧明
浮世繁華轉眼逝
跳出名利沉夢醒



作為琴、棋、書、畫四大藝術的一部分,圍棋在中國古代半神文化中佔有顯著位置。自古以來,在探尋圍棋藝術與人類智慧完美結合的同時,人們從中領悟到許多至理名言,因而出現了一些與圍棋有關的成語,其中有的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與圍棋有關的成語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此成語源起於南朝宋時《宋書‧王微傳》中的一封書信。據史書記載,從晉朝到南北朝時期,王氏家族不少成員精通圍棋。後又見於《舊唐書‧元行衝傳》:「當局稱迷,傍(旁)觀見審。」

當局者之所以迷,乃是其執著於棋秤局部之勝負得失;旁觀者之所以清,則是其不為眼前個人利害所動,而能縱觀全局,考慮整體利益。從修煉角度來看,人之所以迷於世間萬物,而無法超越人類所存在的這個空間,乃是人執著於名利情之得失,並為之造業無數所致。因此,必先修煉身心、放下執著、斷欲還業,方能返本歸真、曉悟宇宙真理,正如法輪大法創始人李洪志先生在《法輪佛法──精進要旨》一書中指出的:「人在迷中,造業甚多,迷住本性豈能得見。悟在先見在後,修心去業,本性一出方可見也。」

成語「舉棋不定」出自春秋時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藕。」說的是下圍棋而舉棋不定,猶猶豫豫者無法取勝。這也是現存中國曆史上最早關於圍棋的確切記載。

成語「專心致志」出自春秋時期《孟子‧離婁下》一書中記載的弈秋教棋故事:「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思緩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歟?曰非然也。」弈秋是現存見於記載的第一位圍棋高手,他教兩個學生對弈,一個專心學藝,另一個心不在焉,前者學有所成,後者未能領悟棋藝,原因並非二人智商有何不同,而是學棋的專心程度不同。

成語「棋逢對手」最早見於《晉書‧謝安傳》:「安常棋劣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又見於唐代杜荀鶴《觀棋》詩:「有時逢敵手,對局到深更。」《唐詩紀事》卷七十七也記載了一個類似的故事:說的是晚唐時期,有位名叫釋尚顏的和尚非常喜歡下圍棋,他的棋友姑蘇詩人陸龜蒙懷才不遇,隱居松江莆裡,釋尚顏時常想念這位棋友,曾作詩道:「事厄傷心否,棋逢對手無?」之後,趙宋僧人釋普濟所撰《五燈會元》卷十九《台州護國此庵景元禪師》一文中也有「棋逢對手難藏行,詩到重吟始見功」的詩句。

成語「長安棋局」源自於唐代詩人杜甫的詩《秋興八首》之四中的兩句:「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說的是唐天寶年間,唐明皇專寵楊貴妃,奸臣弄權,終釀成安史之亂。此時的杜甫生活困苦,既擔憂時局,又深知自己無力匡扶國運。於是便在滯留夔州期間,將自己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及對昔日長安生活的懷念,結合眼前蕭瑟的秋景,融鑄於詩作中,寫成這悲壯蒼涼、意境深閎的《秋興八首》。「長安棋局」 日後多用於形容動盪不定的政局。

古今不僅有「人生如棋」、「世事如棋」的比喻,還有「治國如弈」之說。宋代文人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周臣傳》中曰:「嗚呼,作器者,無良材而有良匠;治國者,無能臣而有能君。蓋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國譬之於弈,知其用而置得其處者勝,不知其用而置非其處者敗。敗者臨棋注目,終日而勞心,使善弈者視焉,為之易置其處則勝矣。勝者所用,敗者之棋也;興國所用,亡國之臣也。」歐陽修將治國用人比喻成弈棋落子,認為只有知人善任方可治國安邦,反之,用人不當則可能導致亂邦亡國。其憂國之心盡顯於字裡行間。

此外,還有「巢毀卵破」等成語也都與弈棋有關。這些成語典故、至理名言從圍棋與弈理中引伸悟得,成為人類智慧與經驗的結晶,流傳數千年,為浩瀚的中國古老文化增添了不少光彩。



四、圍棋之別稱



靜觀仙弈方一日
塵世紛爭已千年
一夢爛柯山水變
空嘆凡間幻如煙



作為神傳給人的文化,圍棋與書畫、詩詞、音律等藝術一起,融會於悠悠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之中,歷代流傳著大量與圍棋有關的神話典故、奇聞軼事,僅從它眾多的別稱便可見一斑。


圍棋的別稱最著名的莫過於「爛柯」,據南朝樑任昉《述異記》卷上所載:「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說的是晉朝時,有位名叫王質的樵夫,進到位於今浙江省衢州城東南的石室山伐木,遇見幾位仙童對弈、吟曲。王質在一旁觀棋、聽曲入迷,仙童遞給他一枚狀如棗核的仙果,含在嘴裡便不覺得飢渴,沒過多久,仙童提醒他該回家了,此時,王質見其伐木用的斧柄已爛盡。當他歸家之後,方知同輩之人皆已作古。「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典故即出自此一傳說。

之後,「爛柯」便成了圍棋的別稱之一,石室山也被稱為「爛柯山」。爛柯山景色幽邃,主峰有一石樑如虹凌飛,鬼斧神工,蔚為壯觀,樑下主洞南北中空,後世於此所築石質大棋盤,為天下之最,此山被道家列為「洞天福地」和「青霞第八洞天」。所謂「洞天福地」,即指道家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名山勝境。據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讀名山記》一書中記載,全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以「爛柯」為題材的詩詞甚多,如唐代孟郊詩雲:「仙界一日內,人間千歲窮。雙棋未編局,萬般皆為空。樵客問歸路,斧柯爛從風。唯余石橋在,獨自凌丹虹。」

除「爛柯」之外,圍棋又被稱為「弈」。《說文解字•三上》中記載:「弈,圍棋也。」另一個指棋的異體字為「碁」,中國古代使用頗廣,如《隋書•經籍志》中所載棋譜目錄,均作「碁」。棋字可用於多種棋類,如圍棋、象棋等,而「碁」則專指圍棋。

此外,圍棋又被稱為「黑白」,以黑白兩種顏色形容圍棋棋子,引申指圍棋。唐元稹《酬段丞與諸棋流見贈》詩云:「異日玄黃隊,今宵黑白棋。」又或被稱為「方圓」,方指棋盤,圓指棋盒、棋子,引申指圍棋,如南朝樑武帝《圍棋賦》曰:「圓奩象天,方局法地。」《新唐書•李泌傳》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

圍棋還被稱為「手談」、「坐隱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曰:「圍棋有手談、坐隱之目。」曹雪芹在《紅樓夢》裡稱圍棋為「大棋 」,《紅樓夢》第九十二回曰:賈政這日正與詹光下大棋。

不僅圍棋有這麼多的別稱,就連圍棋盤也有許多別名。 三國吳韋曜《博弈論》中記載:「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晉書•杜預傳》曰:「推枰斂手。」稱圍棋盤為「枰」。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曰:「謂木器之平偁枰,如今言棋枰是也。」稱圍棋盤為「棋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