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我打到3000字時,才有人告訴我建議字數在1500-2000之間...

在大砍文章之前,先摘取一些原稿,以搏眾堂一笑...



(一)「我」與歷史的相遇
在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捏泥造人千餘年後,經過了多少時光,多少滄海被填為桑田,我踏著前人用犁鋤、用刀戈、用奮鬥的血淚開闢出來的道路,靜靜的降臨在這個世界上。

打從我懵懂無知,還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嬰兒開始,由於父母親為家中生計的勞碌不已,時常無法在家中照顧我;因此,當我嗷嗷待哺時,我就被送到褓母家,請褓母託為照料。根據我母親與褓母的描述,我在想肚蟲作祟想喝奶,或是尿布沾上了自己的寶物時,我通常只會哭三聲,然後就安靜等待別人的幫忙。當褓母因講電話或是煮飯而分身乏術時,我常常一個人坐在類似餐廳吃飯的小木椅上,一個人靜靜的看著電視。等褓母來看我時,我已經靜靜地打著旽了。總而言之,我的童年不像一般小孩子般吵吵鬧鬧、喋喋不休,硬要大人陪玩、聽故事;相反地,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對著圖畫紙塗鴉,看看媽媽買的故事書。我想這是天生的性格使然吧,我喜歡安靜。而父母親的忙碌,也造就出我能夠獨立自主,並有自我想法的個性。

國小時,我是個十足的小胖子,對體育科目而言,就像個剛進廚房,任何事都笨手拙腳的菜鳥。所以每當學期末拿到成績單,老師給的注解總是「文靜,若能發展體育興趣更好」等類似的評語。不過在國小期間,我就培養出喜愛閱讀的習慣。我常常一個人下課窩在圖書館,翻翻深海魚類的圖鑑,翻翻白話版的三國演義、水滸傳、拍案驚奇等著名的歷史小說。家中堆擺著親戚送給我的牛頓中國歷史、哥白尼雜誌、中華兒童百科全書,就算是現在反覆咀嚼,依舊回味無窮。

國中時期,我所閱讀的書籍範圍更多樣化了。遠流出版的歷史實用系列,從霍雨佳先生的《三國人才學》《英雄逐鹿學》、陳舜臣先生的《諸葛孔明》、陳文德先生的《曹操爭霸經營史》、《策略規劃家:諸葛亮大傳》等,都是令我愛不釋手、一讀再讀的歷史書籍。讀到漢武帝的五銖錢,我就會去查閱有關經濟學的書籍;讀到三國,我就會查閱有關企業管理的書籍;讀到唐太宗一手策劃的玄武門之變,我就會想看心理學的書籍;讀到漢尼拔,我就會想去翻閱阿爾卑斯山與波河平原的地形介紹。所以,在我國中求學的過程中,課外讀物可以說是促使我渴望求知的泉源,而歷史,是帶領我的一盞明燈,照亮我的未來旅途。

上了高中,我開始嘗試日記式的寫作,以文學創作和一些評論籃球運動的文章為主。在前面不斷靠著閱讀摸索自己的興趣之後,我發現歷史與我已經有著無法劃分的關係,我也對歷史產生了無可救藥的著迷。有次在圖書館赫然發現兩本厚重程度驚人的書籍,是陳永發先生著的《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我立即二話不說搬回家打算好好品嘗─雖然內容之豐富令我瞠目咋舌,字數多到讓我頭昏眼花,但我還是咬著牙關唸完。書本闔上的同時,我內心充滿了飽實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同時也不得不感歎,一本書的誕生,需要多少的淵博知識與多少的時間投入?

隨著對歷史的興趣日久漸增,最後在選填志願時,經過與家人的激辯後,我終於能夠如願以償地報考歷史系。我想,會走這條路,和早在國小時與歷史結下的緣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吧。

(二)興趣嗜好

除了喜歡隨手寫寫新詩、散文、一些日常生活的瑣碎事物與自己的心情雜記,加上上述的閱讀習慣之外,我特別喜愛運動,尤其是籃球與慢跑。籃球帶給我的,不只是勝利的喜悅,更重要的是我在整個團隊中,我對我自己位置的認真負責:防守盡力防守,進攻時負責協助隊友,把握機會製造得分,和細密的團隊分工,與對友一同走向勝利的康莊大道,一同分享快樂;失敗時,與對友抱頭痛哭,一起承擔失敗的痛苦。我在籃球中,學到的不僅僅是體能的提升,人際間的互動才是最為珍貴的經驗。

至於慢跑,那是我在想一個人定下煩亂的心時,回歸沉靜的最好調解劑。我喜歡微風吹撫我的臉,四周的綠蔭包圍我,在暖烘烘的陽光底下,維持輕鬆的步調揮灑汗水。藉由慢跑,可以讓我的思緒格外清晰;另外,在慢跑時身旁所經過的人,我也會一一觀察他們的長相舉止。

觀察他人,替他人排紛解難也是我的興趣之一。我常常傾聽身旁朋友或親戚的心聲想法,一方面可以從其他人身上得知以前自己不曾發現的思維角度或是知識,一方面則是我希望用我棉薄之力來幫助那些在生活方面遇到難題的人們。我會提出我個人的看法供他們參考,或者是經過討論來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對我而言,傾聽他人的心事並不是一件外界想像極苦的差事,吸收他人的問題讓自己思考,吸收他人的想法讓自己蛻變,再用這些獲取到的知識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其他人的生命更美好,我自然也會由衷地感到高興。

圍棋的話,我目前只是個佈局還要翻定石講書的初學者。不過圍棋可以幫助我分析局面的全盤情勢,讓我在看待事情的角度不流於狹隘偏見,有著更宏大的眼光。此外,圍棋也可以看穿一個人的個性,從對方的下法、習慣、小動作等等,就可以大概猜想這個人的個性為何。在我眼中,圍棋不只是競藝,更是一種心意的交流橋樑。

閱讀方面,我喜歡廣泛的涉獵各式各樣的知識,發現有興趣的我會深研,沒興趣的我就轉變態度為淺讀。像是中外歷史、介紹各地風土民情的旅遊書叢這一類的,我就意志高昂,馬上借回家。有種關於台灣一系列的書,舉例如《台灣的鐵道》《台灣的文學步道》等類似書籍,我覺得類似這類的書就十分有趣,除了對這塊我所居住的土地有著更深一層的認識之外,還可以了解以前不知曉的平民歷史,古早人的生活軼事等。還有像是妹尾河童先生圖文並茂的《窺看系列》,更是讓我愛不釋手。幽默詼諧又不流於俗套的筆風,精緻細膩的插畫,異於常人的觀察角度,使得我在閱讀妹尾先生的作品時,就像馬可波羅遊中國一樣充滿了無限驚喜。另外,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萬曆十五年》則展現了不同於以往我所看過的歷史學家寫歷史的手法,並非著重侷限於一個時代的主題,而是這段歷史對後世的影響、歷史的完整結構性,從全面性的觀察並分析如此龐大的資料庫,宏觀的眼光著實令人欽佩。

(三)有關於「我」

我認為我是一個隨著環境的不同而懂得調適自我的人。舉例來說,當班級在舉辦活動時,我會很認真的投入,該與他人互動時,我不會吝嗇於開懷大笑;該安靜聆聽他人發表意見時,我會自己先閉上嘴巴,再請所有人專心;嚴肅時很嚴肅、開心時很開心。我不會在不該發言時大聲鼓譟,我也不會在上台報告時支吾其詞。

我對我的工作存有一份尊重感。當我在擔任環保股長時,我總是要求那些協助我,卻三天捕魚兩天曬網的人要認真執行回收的工作,我也會親自檢查分類,自己壓那些應該壓扁卻沒人壓扁的鋁箔包、寶特瓶。擔任風紀股長時,還一度因為管理接近失控的秩序而差點與班上同學發生爭執的現象。現在回想,我當時處理事情的手法還不夠圓融而差點釀成友情破裂的遺憾;但再仔細想想,正因為我身執這份工作,我就有義務要把它給做好,這是我的責任。

當然,我在有些小細節會表現出相當令人噴飯的小迷糊。我經常把放在口袋的小物品遺留在內,隨著髒衣服一起丟入洗衣機清洗潔淨。等到自己曬衣服時,才愕然在褲子的口袋內發現破破爛爛的發票、鈔票,甚至是搭火車用的定期磁卡,也可以在洗衣機裡發現它的蹤跡。

不過,我的粗心只限於洗衣機內。像是國小國中所有曾經與我同班的人的名字,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清清楚楚;身旁的重要大事,我都能夠牢牢記住。我想,大概是我的暫時記憶內建資料庫太少了,而永久記憶的大門又加裝了電子鎖的緣故,才會造成我這種「小事常忘、大事不忘」的迷糊個性。

我在與他人相處時,會表現出熱情開朗,幽默大方的性格,喜歡開開同學玩笑,喜歡和人互動的感覺;但實際上的我,其實是個文靜,喜歡一個人獨處,喜歡週遭充滿靜謐的氛圍,喜歡親自體驗自己對身旁一切的感覺。大自然的呼吸律動,要遠比都市的喧囂熱鬧更能振奮我心,更能激起我心中的漣漪。我喜歡一個人爬山親近大自然,眺望造物主的巧思;我喜歡一個人遊走在老街,輕輕嗅著古老時光遺留下來的芬芳。不過這並不代表我是一個有著輕度自閉傾向的人,一群人有品嘗一群人的感受的方式,一個人有品嘗一個人的感受的方式,恰好我特別熱愛後者而已。

(四)工作經歷

國一時暑假,我照以往慣例去高雄阿姨家度假兩個月,享受一下南部特有的熱情與親切;但這次我姨丈特地不准我南下,他要我利用這次暑假完成一項工作,來磨練並增加我的社會經驗。那時姨丈北部有個朋友開幼稚園,原來帶領小班的老師要出國進修一個月的時間,姨丈很好心地幫我預留了這一個空缺,要我在這一個月內成為小孩們的「褓母」,好好地「實習」一番。

剛投身於這份工作時,實在是令從來沒有工作經驗的我大喊吃不消。小孩子通常都有一種拗性,如果哪個字講錯了,或是不合他的意,他馬上就哇哇大哭,我常常得連背帶哄,像個專職奶爸般搏取與小孩子們之間純純的友誼。有些小孩更精,虛虛實實的欺騙手法,加上妙語如珠,藉以騙取一桶乖乖大家分著吃。初為人師的我,完全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用自己的零用錢倒貼一天天重量減輕的乖乖桶。

早上教加減法與注音,每個國字寫五遍;中午吃飯時間,小孩有些特別皮的,就吃得滿地都是飯菜,我去氣憤的清理後,回過頭來笑容滿面的乖乖「餵」他。大部分的小孩在看過我的笑容後,通常就只敢乖乖吃飯了;不過小孩子還不是很會拿筷子,飯粒經常掉的整個桌子都是,我必須等大家都吃飽飯,再來清理教室讓小孩子們午休。小孩子們要不是懶惰,要不就是力氣太小抱不起厚重的棉被,我會替他們一一把棉被蓋好,用走廊的黃色餘光看著他們嘟起嘴巴的可愛睡臉。

下午提起音響,教他們帶動唱。「一隻青蛙一張嘴,兩個眼睛四條腿...」拍著手搖著屁股的我,看著前方一群舞都跳得零零落落的孩子們,心中不免一陣竊笑,覺得小孩子們真的很有趣。四點一到,許多家長或開轎車,或騎機車,分別將自己的小孩接送回家,而我也結束了這一天的行程。雖說時薪算是少得可憐的七十元,不過得到的這份寶貴經驗,卻不是能用價值去估計的。

在那裡日子久了,跟其他老師,還有自己班上的小孩子都變成了超級好朋友。孩子們會自己撿拾掉落在地和黏在臉上的飯粒,會自己舖棉被,會自己折棉被;而我也以機智搶答的方式,大方地送出由我零用錢所預支的乖乖桶。孩子們在要回家前總是會成群結伴的壓住我,開心地大叫。我的心態轉變了,不再像以前那般動不動就用氣,我懂得以開朗的心情去接納這些小孩,把他們視為我的小兄弟姊妹,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

一個月後,我和孩子們依依不捨的分開了。臨走之前,我很感謝那裡的園長能給我一次自我成長的機會,除了這份經驗外,我也體認到任何事情,只要抱持無比的熱情去做,就一定會有所回報─哪怕那回報只是無形的成就感,我認為那遠比實質的報酬還要值得許多。



剩下的就是寫的不好的部分啦,不貼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uke78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